寄慰元美(其二)

少妇红妆玉箸寒,清秋银烛对阑干。

无情最是它乡月,不就仙郎掌上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妇在清秋之夜,对着银烛独坐的情景,表达了她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首句“少妇红妆玉箸寒”以“红妆”和“玉箸”渲染出女子的美丽与哀愁,暗示了她的孤单与寂寞。“清秋银烛对阑干”则通过季节、光线和位置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少妇内心的孤独感。

接下来,“无情最是它乡月”一句,将月亮人格化,赋予它“无情”的特质,强调了月光下少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深,以及这种思念在异乡的夜晚显得更加浓烈。最后,“不就仙郎掌上看”则表达了即使在梦中见到丈夫,也无法真正触碰的无奈与遗憾,深化了主题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少妇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动人。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春日闻明卿之京为寄

十载浮云傍逐臣,归来不改汉宫春。

摩挲金马宫门外,谁识当时谏猎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寄怀元美

塞北江南万里长,各天兄弟正相望。

谁将匹练吴门色,哭作燕山五月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仲鸣蒲桃

万颗蒲桃照玉盘,西施乳滴露华寒。

故人更比相如渴,不向金茎夜夜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王中丞破敌辽阳凯歌四章(其一)

匈奴十万寇辽阳,汉将飞来入战场。

直取单于归阙下,论功那更数名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