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二首(其二)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馀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岩石山谷间景色明澈,清澈的景致映衬着山谷更深邃。
傍晚时分白云飘动带来暮色,碧绿的流水激起清脆的声响。
山涧旁的花木散落着斑驳的余晖,山中的窗户凝聚着夜幕的阴影。
花草相互映衬,树木和岩石相互临近。
独自坐着面对着陈旧的床榻,没有访客却有琴声相伴。
在这幽静的深山之中,谁能知道我内心并无烦忧。

注释

岩壑:岩石和山谷。
澄清:明澈、清晰。
景清:景色清晰明亮。
岩壑深:山谷显得更加深邃。
白云飞暮色:傍晚时白云飘动带起的天色变化。
绿水激清音:流水因流动撞击产生的清澈声音。
涧户:山涧旁的门户或空间。
散馀彩:分散着夕阳的余晖。
山窗:山中的窗户。
凝宿阴:凝聚着夜晚的阴影。
花草共萦映:花草相互环绕映照。
树石相陵临:树木和岩石相互靠近、相邻。
独坐:独自坐着。
对陈榻:面对着旧床榻。
无客:没有客人来访。
有鸣琴:却有琴声响起。
寂寂:非常寂静。
幽山:幽静的山中。
谁知:谁知道。
无闷心:没有烦闷的心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景象,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体会到了心灵的平和与满足。首句"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通过对岩石和溪流之美的描述,展现了一个清新而又深邃的自然画卷。接下来的"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则是用动态的白云和清澈的溪水来营造出一幅生动的山景图。

第三句"涧户散馀彩,山窗凝宿阴"中,"涧户"指的是溪流之口,而"散馀彩"则是对光线在水面上的折射和反射的美妙描写。"山窗凝宿阴"则表达了诗人居所的幽静与安宁。

以下两句"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通过花草相互缠绕和树木与岩石交错的情景,勾勒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山林世界。再接下来的是"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诗人独自一人坐在陈旧的床榻上,没有客人来访,但却有琴声相伴,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两句"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表达了诗人在深山之中,享受着寂寞和平静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是外界难以理解的。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构筑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收录诗词(20)

杨素(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为帝,任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去世后谥曰景武

  • 字:处道
  • 籍贯:弘农华阴(今属陕西)
  • 生卒年:544年—606年8月31日

相关古诗词

从军行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入郴江诗

仗节遵严会,扬舲溯急流。

征涂非白马,水势类黄牛。

跳波鸣石碛,溅沫拥沙洲。

岸回槎倒转,滩长船却浮。

缘崖频断挽,挂壁屡移钩。

还忆青丝骑,东方来上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从驾天池应诏诗

上圣家寰字,威略振边陲。

八维穷眺览,千里曳旌旗。

驾鼋临碧海,控骥践瑶池。

曲浦腾烟雾,深浪骇鲸螭。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从驾幸晋阳诗

省方遵往册,游豫叶前经。

金吾朝戒道,校尉晚巡营。

重峦下飞骑,绝浦渡连旌。

涧水寒逾咽,松风远更清。

方观翠华反,簪笔上云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