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郴江诗

仗节遵严会,扬舲溯急流。

征涂非白马,水势类黄牛。

跳波鸣石碛,溅沫拥沙洲。

岸回槎倒转,滩长船却浮。

缘崖频断挽,挂壁屡移钩。

还忆青丝骑,东方来上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手持节杖遵循着庄严的集会,乘舟逆着急流而上。
行进的道路并非白马所指,水流的气势却像狂奔的黄牛。
波浪跳跃拍打着石滩发出声响,飞溅的泡沫聚集在沙洲旁。
河岸转弯处木筏好像倒退行驶,漫长的险滩上船只反而顺流而浮。
沿着悬崖频繁地用力拉纤,挂在峭壁上多次移动铁钩。
回想起骑着青丝马的日子,从东方而来居于上首之位。

注释

仗节:手持节杖,象征着忠诚与使命。
遵严会:参加庄重的会议或集会。
扬舲:扬帆行船,这里特指乘舟。
溯急流:逆流而上。
征涂:行进的道路,征程。
白马:这里比喻明确的指引或路径。
水势:水流的状态和力量。
黄牛:形容水流湍急,如同黄牛奔跑般猛烈。
跳波:跳跃的波浪,形容水势汹涌。
石碛:水中的石滩或沙洲。
溅沫:飞溅的水沫。
拥沙洲:聚集在沙洲周围。
岸回:河岸弯曲回转。
槎倒转:木筏似乎在水中倒退,形容行船艰难。
滩长:险滩绵延不绝。
船却浮:船只因水流作用反而顺流而下。
缘崖:沿着悬崖边缘。
断挽:断开拉纤的绳索,指停止或改变方向。
挂壁:船靠在峭壁上。
移钩:调整固定船只的铁钩位置。
青丝骑:骑着装饰有青丝的马,象征过去的荣耀或身份。
东方来上头:从东方而来,占据显赫的位置,可能指归隐前的高位或荣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行舟于湍急河流之中的生动画面,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船只在险峻水域中前进的艰难与勇猛。

"仗节遵严会,扬舲溯急流。" 开篇即刻画出船只紧握着桨杆,与激流对抗的情景,显示出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征涂非白马,水势类黄牛。" 这两句通过比喻,将河流的力量比作强悍的黄牛,形象地表达了水流的汹涌与力量。

"跳波鸣石碛,溅沫拥沙洲。" 波浪在岩石间跳跃发声,水花飞溅在沙洲上堆积,生动描绘出水势的猛烈和河流的曲折。

"岸回槎倒转,滩长船却浮。" 岸边曲折如同旋转的车轮,船只在长 滩中逆流而上,这两句强调了行舟者的技巧与勇气。

"缘崖频断挽,挂壁屡移钩。" 船行者紧紧抓住悬崖边缘,不断调整和移动固定船只的钩索,表现出一种不畏艰险、机智应变的情操。

"还忆青丝骑,东方来上头。" 最后两句以往事回忆的口吻,提到“青丝骑”,可能是指年轻时期的英勇形象,或是某种特定的记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壮志未酬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豪情与坚韧。

收录诗词(22)

薛道衡(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隶集》1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8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 字:玄卿
  • 籍贯: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
  • 生卒年:540~609

相关古诗词

从驾天池应诏诗

上圣家寰字,威略振边陲。

八维穷眺览,千里曳旌旗。

驾鼋临碧海,控骥践瑶池。

曲浦腾烟雾,深浪骇鲸螭。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从驾幸晋阳诗

省方遵往册,游豫叶前经。

金吾朝戒道,校尉晚巡营。

重峦下飞骑,绝浦渡连旌。

涧水寒逾咽,松风远更清。

方观翠华反,簪笔上云亭。

形式: 古风

出塞二首和杨素(其一)

高秋白露团,上将出长安。

尘沙塞下暗,风月陇头寒。

转蓬随马足,飞霜落剑端。

凝云迷代郡,流水冻桑乾。

烽微桔槔远,桥峻辘轳难。

从军多恶少,召募尽材官。

伏堤时卧鼓,疑兵乍解鞍。

柳城擒冒顿,长坂纳呼韩。

受降今更筑,燕然已重刊。

还嗤傅介子,辛苦刺楼兰。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出塞二首和杨素(其二)

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徵兵。

少昊腾金气,文昌动将星。

长驱鞮汗北,直指夫人城。

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

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

连旗下鹿塞,叠鼓向龙庭。

妖云坠虏阵,晕月绕胡营。

左贤皆顿颡,单于已系缨。

绁马登玄阙,钩鲲临北溟。

当知霍骠骑,高第起西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