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伯温失解以诗示之

儒家所尚者,行善与文章。

用舍何尝定,枯荣未易量。

干求便黾勉,得失是寻常。

外物不可必,其言味甚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儒家所崇尚的,是行善和学问。
得到或失去未曾有定论,事物的兴衰难以轻易衡量。
为了追求就努力不懈,得与失都是日常之事。
外界的事物无法预料,这些话意味深远。

注释

儒家:指儒家学派,重视道德修养和学术知识。
尚:崇尚,重视。
行善:做好事,道德行为。
文章:这里指学问、文学。
用舍:得到或舍弃。
何尝:哪里曾。
定:确定,固定不变。
枯荣:兴衰,成败。
干求:积极追求,努力争取。
黾勉:努力,尽力。
得失:获得与失去。
寻常:平常,普通。
外物:外部世界的事物,包括名利等。
不可必:无法必定,难以预测。
其言:这些言论。
味:意味,含义。
甚长:非常深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长子伯温失解以诗示之》,主要探讨了儒家伦理和人生哲理。诗人强调了儒家重视的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品行的修养,即行善;二是学问文章的追求。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能否得到官位或财富("用舍何尝定,枯荣未易量"),成功与失败都是生活常态("得失是寻常")。诗人进一步指出,外界的机遇和结果并非必然,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外物所左右("外物不可必"),这样的见解富有深意,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整体上,这首诗寓教于诗,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长忆乍能言

长忆乍能言,朝游父母前。

方行初下膝,既老遂华颠。

在昔四五岁,于今六十年。

却看儿女戏,又喜又潸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世上吟

世上偷闲始得闲,我生长在不忙间。

光阴有限同归老,风月无涯可慰颜。

坐卧绕身唯水竹,登临满目但云山。

醉眠只就花阴下,转破花阴梦始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东轩消梅初开劝客酒二首(其二)

春色融融满洛城,莫辞行乐慰平生。

深思闲友开眉笑,重惜梅花照眼明。

况是山翁差好事,可怜芳酒最多情。

此时不向樽前醉,更向何时醉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东轩消梅初开劝客酒二首(其一)

为爱消梅胜早梅,数枝先发日徘徊。

若教岭表腊前尽,安有洛阳正后开。

香逐暖风初出谷,艳随芳酒正浮醅。

佳宾会取东君意,莫负乘春此际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