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

幽禽兀自啭佳音,玉立雕笼万里心。

只为从前解言语,半生不得在山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翻译

幽禁的鹦鹉仍然发出悦耳的鸣叫声,在雕饰的笼中亭亭玉立不免有高飞万里的心。
只因为从前会说话,懂得人们的言语,所以致使半生不能在山林中自由地生活。

注释

幽禽:鹦鹉。
兀自:仍旧,还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被囚禁在笼中的鹦鹉,它虽然身在笼中,却依然保持着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渴望。诗人通过这只鹦鹉的命运,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与对束缚的无奈之情。

首句“幽禽兀自啭佳音”,描绘了鹦鹉在笼中的孤独与寂寞,但它仍旧发出悦耳的鸣叫声,这叫声中蕴含着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接着,“玉立雕笼万里心”一句,形象地展现了鹦鹉虽身处狭小的笼中,但其心灵却如同飞翔于万里的天空,自由而广阔。这种对比强烈地表现了鹦鹉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只为从前解言语,半生不得在山林。”这两句揭示了鹦鹉之所以被囚禁,是因为它曾懂得人类的语言,能够与人沟通。这一技能不仅没有让它获得自由,反而成为了它无法回归自然、享受自由生活的枷锁。诗人通过鹦鹉的命运,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和对动物的不公,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深刻地探讨了自由与束缚的主题,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立春偶题(其一)

万事悠悠白发生,强颜阅尽静中声。

效忠无计归无路,深愧渊明与孔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立春偶题(其二)

百念蹉跎总未成,世途深恐误平生。

中宵拥被依墙坐,默数邻鸡报五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驺虞诗

于穆圣皇,绥怀兆民。端本自家,笃于周亲。

恩沛义洽,如煦春阳。至和冲融,发为祯祥。

祯祥伊何,厥惟驺虞。产于王国,惟皇德符。

王驯致之,献于帝庭。素质玄章,云舒雾凝。

帝乃观焉,爰戢其爪。爰言究之,践非生草。

吁嗟驺虞,外何其威,内何其仁。

匪苞而凤,匪角而麟。吁嗟驺虞,曷为来哉。

王拜稽首,皇则召之。皇之仁民,沦肤洽肌。

弘畅旁达,物以不疵。皇之孝友,本乎至性。

万邦咸怀,物以类应。皇帝日俞,惟王信恭。

王乃麟趾,奚必驺虞。皇帝曰吁,凡百在位。

惟德召和,匪物其瑞。庶臣拜手,皇帝万寿。

庆祥毕臻,德音是懋。

形式: 四言诗

河清诗

河流浑浑,肇自古昔。横亘万里,潢污霆激。

触乎昆崙,踔乎龙门。震掉奔腾,入乎无垠。

惟皇圣明,百神效灵。汤汤蒲津,河流载清。

始视其流,混漾弗定。若矿在镕,五彩辉映。

厥既清矣,静影浮空。荣光上烛,煜乎溶溶。

若挹而注,若涵而蓄。元气默融,太和潜漉。

纤滓弗滞,渊乎若澄。千峰倒浸,湛乎若凝。

蒲津之堧,几数万里。乌翔而回,鱼骇而逝。

属时载旸,楫而咏之。祥飙庆云,荡潏无涯。

观者如堵,闻于京师。京师髦倪,鼓舞孩嬉。

列章帝庭,帝弗矜异。曰匪在兹,益惟寅畏。

于惟河流,为地之纪。四渎之宗,五行之始。

在昔皇祖,戡定万邦。惟兹河流,骏发其祥。

我皇继统,旧章是则。河之清矣,如轨合辙。

河之既清,万民以宁。万方毕来,物以阜成。

顾兹河流,念我皇德。东渐西被,始自家国。

皇之弘化,功迈三五。如彼河流,行地东注。

河流浩浩,孰非皇仁。沦肌浃髓,品物皆春。

河流洋洋,皇帝寿考。于万亿年,为民父母。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