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地据九江汇,天教五老看。
孤标横碧落,百里见青峦。
星斗光堪摘,烟霞秀可餐。
何时谢人事,膏秣以从盘。
此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首句"地据九江汇,天教五老看"表明庐山雄踞于九江之滨,是天地所授予五岳之灵的瑰宝,显示出庐山的地理重要性和神圣不可触碰的特质。接下来的"孤标横碧落,百里见青峦"则用来形容庐山的独特景观,孤立的山峰如同天边的一支笔,横亘在碧空之中,即便远在百里也能望见那连绵不绝的青色山峦。
第三句"星斗光堪摘,烟霞秀可餐"则是对庐山之美的一个夸张表达。诗人将庐山之上的云雾比作可以摘取的星辰,将其间的清新空气形容为可以享用的佳肴,展示了诗人对于这片仙境般自然景观的无限向往。
最后两句"何时谢人事,膏秣以从盘"表达了诗人想要逃离尘世的愿望。"谢人事"意味着辞别人间的是是非,"膏秣以从盘"则是一种比喻,用古代祭祀中用动物油脂涂抹祭器来比喻自己准备完全融入自然之中,不再回头。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崇拜和向往,以及希望摆脱世俗纷扰的心境。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小亭八尺石为台,占绿围中作翠堆。
一片闲云难画去,四时野色入诗来。
气凌月观身曾到,梦托云根手自栽。
更出城楼一头地,夕阴含雨肯低徊。
故人木已拱,妙墨尚春温。
三复家庭语,一如樽酒论。
竹林毋负籍,兰砌要追元。
宝此犹圭璧,流芳在后昆。
虚檐索笑几逡巡,不得春风不肯春。
忽睹冰肌傍官道,相逢霜鬓在征尘。
怜渠孤迥犹寒畯,慰我漂摇类故人。
犹赖东君不捐弃,枝无南北一番新。
渐远零陵道,前瞻驿尚赊。
路傍多古木,村外少人家。
碍眼云遮岫,薄情风落花。
堪怜艳阳月,汩汩走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