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宗周为悼念殉难的御史大夫懋明李公所作。诗中充满了对李公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其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首联“肃肃丰裁亚相寒,匡扶九鼎和盐酸”,以“肃肃”形容李公的庄严形象,以“亚相”暗示其地位之高,同时用“寒”字表达出其在政治斗争中的孤独与艰难。接着,“匡扶九鼎和盐酸”运用典故,象征李公在国家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维护国家稳定,其贡献如同调和鼎鼐,维持社会秩序。
颔联“欲存赵氏孤何处,枉泣公孙泪满盘”,通过赵氏孤儿的典故,表达了对李公忠诚与牺牲的敬仰之情。赵氏孤儿代表了忠贞不渝的精神,而李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其行为堪比赵氏孤儿,但最终却未能保全自己,令人惋惜。
颈联“燕市赓歌留正气,鹿岩风景绍新安”,描绘了李公在燕市的英勇表现,留下了正直的气节。同时,鹿岩风景象征着新安之地,李公的行为不仅影响了燕市,也对新安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留下了一种正直与勇气的精神遗产。
尾联“可怜一木难支处,遗句犹惭沟渎般”,表达了对李公壮志未酬的遗憾。在困难重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李公的努力虽不能改变大局,但其遗言仍能激励后人,如同沟渠中的流水,虽不起波澜,却有其深远的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公生平事迹的追忆,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爱国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李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后世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