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祥正国博醉吟庵

姑熟溪头醉吟客,归作茅庵劣容席。

团团鹄卵中自明,窗前月出夜更清。

醉吟自作溪上语,不学拥鼻雒阳生。

诗成付与坐中读,知有清溪可终日。

作诗饮酒聊复同,谁来共枕溪中石。

圆天方地千万里,中与此间大相似。

嚣然一息不自停,水火雷风相灭起。

直须只作此庵看,歌罢曲肱还醉眠。

不用骑鲸学李白,东入沧海观桑田。

形式: 古风

翻译

姑熟溪边醉酒的诗人,归来后在简陋的茅屋中设宴
如同鸟蛋般圆润的心智自我照亮,月光洒落,夜晚更加清冷
我醉酒时随意吟诵溪边的话语,不愿效仿洛阳人捂鼻嘲笑
诗写完后让在座的人阅读,知道这里有清澈溪流可供终日游玩
饮酒作诗,不过是暂时的消遣,谁能和我共枕溪边的石头呢
广阔的天空大地绵延千里,其中与这小庵的宁静相似
忙碌的世界片刻不停,水火雷风交替变换
只需把这里当作我的庵舍,歌唱过后,抱膝而眠继续沉醉
无需学李白骑鲸,而是向东进入沧海,观看世间沧桑变化

注释

姑熟溪:姑熟溪:地名,位于今安徽宣城。
劣容席:简陋的宴席。
鹄卵:比喻内心清明。
窗前月:明亮的月光。
拥鼻:捂鼻嘲笑,形容轻蔑或不屑。
雒阳生:指轻浮之人。
清溪可终日:整日流连于清澈溪流。
聊复同:姑且相同,作为消遣。
溪中石:溪边的石头,象征自然环境。
圆天方地:形容天地广大无垠。
相似:类似。
嚣然:喧闹的样子。
灭起:交替出现。
曲肱:抱膝而眠。
醉眠:沉醉入睡。
骑鲸:传说李白曾骑鲸遨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郭祥正国博醉吟庵》,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姑熟溪边的醉吟生活。首句“姑熟溪头醉吟客”点明了地点和人物身份,醉吟客在溪边畅饮赋诗,流露出闲适自在的氛围。次句“归作茅庵劣容席”则写出他们归隐后的简朴生活,以茅庵为居,自得其乐。

“团团鹄卵中自明,窗前月出夜更清”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描述夜晚月光洒落的情景,暗示了内心的澄明与自然环境的宁静。“醉吟自作溪上语,不学拥鼻雒阳生”表达了诗人醉中吟诗的豪放态度,不愿效仿拘泥于形式的文人。

“诗成付与坐中读,知有清溪可终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溪边生活的热爱,愿意在此度过悠闲的日子。“作诗饮酒聊复同,谁来共枕溪中石”则流露出诗人期待与知己共享这份宁静的孤独感。

最后四句,“圆天方地千万里,中与此间大相似”以天地自然的广阔与溪边生活的平凡相对照,表达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嚣然一息不自停,水火雷风相灭起”寓言世间万物的生生不息,而“直须只作此庵看,歌罢曲肱还醉眠”则体现了诗人超脱物外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醉吟、饮酒、作诗等日常活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渴望。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郭尉愿惇夫以琳上人书诗为示次韵

勉强冠裳四十馀,同官早岁亦山居。

朝来过我三竿日,袖有幽僧数纸书。

家住一廛何计反,官供五斗未应无。

闻渠秋后来相访,脱粟藜羹只自如。

形式: 七言律诗

陪子瞻游百步洪

城东泗水平如席,城头远山涵落日。

轻舟鸣橹自生风,渺渺江湖动颜色。

中洲过尽石纵横,南去清波头尽白。

岸边怪石如牛马,衔尾舳舻谁敢下。

没人出没须臾间,却立沙头手足乾。

客舟一叶久未上,吴牛回首良间关。

风波荡潏未可触,归来何事尝艰难。

楼中吹角莫烟起,出城骑火催君还。

形式: 古风

陪毛君夜游北园

池塘草生春尚浅,桃李飞花初片片。

一尊花下夜忘归,灯火寻春畏春晚。

春风暗度人不知,满园红白已离披。

江南春雨少晴日,露坐青天能几时。

折花只恐伤花意,携客就花花定喜。

落蕊飘香翠袖中,交柯接叶灯光里。

雨练风柔雪不如,精神炫转影扶疏。

夜看飞燕胜朝日,月暗还须明月珠。

美人劝我殊非恶,明日雨来无此乐。

醉归不用怕山公,马上接䍦先倒著。

形式: 古风

陪欧阳少师永叔燕颍州西湖

西湖草木公所种,仁人实使甘棠重。

归来筑室傍湖东,胜游还与邦人共。

公年未老发先衰,对酒清欢似昔时。

功成业就了无事,令名付与他人知。

平生著书今绝笔,闭门燕居未尝出。

忽来湖上寻旧游,坐令湖水生颜色。

酒行乐作游人多,争观窃语谁能呵。

十年思颍今在颍,不饮耐此游人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