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往岁曾游弄水亭,齐峰浓翠暮轩横。
哀猿出槛心虽喜,伤鸟闻弦势易惊。
病后簪缨殊寡兴,老来泉石倍关情。
今朝池口风波静,遥贺山前有颂声。
这首诗是由唐末宋初的诗人徐铉所作,名为《池州陈使君见示游齐山诗因寄》。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深厚情感,以及他个人经历变化后的感慨。
“往岁曾游弄水亭,齐峰浓翠暮轩横。”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过去游览时的情景,“弄水亭”表明是与水有关的场所,可能是一处湖泊或溪流旁的亭子。这里通过“齐峰浓翠”的形容词组合来展示山色之美,与“暮轩横”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悠长且静谧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哀猿出槛心虽喜,伤鸟闻弦势易惊。”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一种生态关系。这里“哀猿”指的是猿猴发出悲鸣声,而“伤鸟”则是听到琴音而感到惊吓的鸟类。这两句通过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动物世界的细腻观察和同情心。
“病后簪缨殊寡兴,老来泉石倍关情。”这两句则转向了个人经历的变迁。“病后”二字表明诗人曾经生病,病愈之后,他对于装饰打扮(“簪缨”)的兴趣大减,反映出他内心世界的某种改变。而“老来泉石倍关情”则揭示了随着年龄增长,对自然界中如泉水、岩石等元素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
最后两句,“今朝池口风波静,遥贺山前有颂声。”描绘了一种宁静的早晨景象。诗人观察到“池口”处风平浪静,并且远方传来了赞美的声音(“有颂声”),显示出一种祥和与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换,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以及他对于自然的深刻体验。
不详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王门嘉礼万人观,况是新承置醴欢。
花烛喧阗丞相府,星辰摇动远游冠。
歌声暂阕闻宫漏,云影初开见露盘。
帝里佳期频赋颂,长留故事在金銮。
别路知何极,离肠有所思。
登舻望城远,摇橹过江迟。
断岸烟中失,长天水际垂。
此心非橘柚,不为两乡移。
但是豪家重牡丹,争如丞相阁前看。
凤楼日暖开偏早,鸡树阴浓谢更难。
数朵已应迷国艳,一枝何幸上尘冠。
不知更许凭栏否,烂熳春光未肯残。
兴来凭水槛,岂是好楼居。
耆酒稽中散,窥园董仲舒。
间情时有作,消渴病难除。
一事差堪喜,侯门未曳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