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推官洞赴晏相公辟

送子居大梁,关中乃关外。

往者边事繁,秦民被灾害。

今闻独丰穰,逮堠无动旝。

相公欲勤劳,请以临都会。

多选天下才,佐佑如何赖。

决疑有全策,何必用蓍蔡。

虽病君强行,宝刀仍喜带。

岂是为俗儒,空言事夸大。

形式: 古风 押[泰]韵

翻译

我送你去大梁居住,那里算是关外之地。
过去边境战事频繁,秦地百姓饱受苦难。
如今听说那边丰收富饶,连哨所也无需动用武器。
尊贵的官员想要勤勉政务,就请来治理都市。
选拔天下英才辅佐,依靠他们何愁不兴旺。
解决问题有全面之策,不必依赖占卜工具。
虽然身体不适,你仍坚持前行,佩带宝刀显威武。
并非仅为世俗文人,夸夸其谈无实际意义。

注释

大梁:古地名,今河南开封附近。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这里是古代中国的中心地带。
边事:边境战争。
秦民:指秦地的百姓。
丰穰:丰收。
逮堠:哨所。
勤劳:勤勉努力。
才:人才。
蓍蔡:古代用于占卜的草木,这里代指占卜。
宝刀:象征权力和决心的武器。
俗儒:指只知空谈而无实际才能的读书人。
夸大:过分夸大其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送张推官洞赴晏相公辟》,表达了对友人张推官前往京城任职的期许与劝勉。诗中首先提到张推官将去往繁华的大梁(今河南开封),对比了过去的战乱和边患给秦地带来的灾害,如今局势好转,丰收在望。诗人希望张推官能积极投身政务,选拔贤才,辅佐宰相晏相公。

诗人强调,处理政务不必依赖占卜,而应凭借智慧和策略,表明对张推官能力的信任。尽管身体有病,但诗人鼓励他坚持前行,带着宝刀象征着锐意进取的精神。最后,诗人指出张推官并非只为夸夸其谈的儒生,而是有实际行动力的人物。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激励,也寄寓了对国家治理的期望,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沉内涵。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张著作孟侯宰上元

天衢车马迹,急若机上梭。

义虽平生笃,不越一再过。

夫子累顾我,言归泛长河。

得邑美建业,风流犹可歌。

依稀江令宅,秋草应更多。

五题谁复咏,钟蒋与嵯峨。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送张著作器宰蕲水

予闻楚山竹,肉好发亦匀。

陇上风雪饱,石根莓苔皴。

搜林剪横吹,龙子愁水滨。

作邑尚简易,岂必蹈昔人。

愿为季长赋,安用瑶与珉。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送怀贤上人归隐静兼寄达观禅师

适从山中来,复向山中去。

为报山中人,莫厌山中住。

近城尘土多,乱尔烟霞趣。

野蜂衔漆汁,尚欲为蒂固。

息此可以安,其能忘我谕。

形式: 古风

送抚州通判袁世弼寺丞

帆疏疏,纤绿蒲,二十四幅轻江湖。

高秋逆水上天去,朝过瓜步暮濡须。

长风沙头问鲤鱼,大孤山侧鸣寒乌。

鱼腹无书报家信,凭乌为到西山区。

西山松柏应更好,及取之官来拜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