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题荃之书兰

秋风兰若长干客,丛树阴阴小窗碧。

千里间关迟子来,残灯细语为谁剧。

当时子画我作诗,今日开看已陈迹。

我昨送子寒城东,荒草茫茫掩阡陌。

肠摧泪竭无奈何,手泽相誇竟何益。

吁嗟乎人生不死空有情,惭愧傍人知爱惜。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名为《重题荃之书兰》。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首句“秋风兰若长干客”,以秋风起、兰若(寺庙)静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暗示了诗人作为远方客人的孤独感。接着,“丛树阴阴小窗碧”一句,通过树木的浓荫和小窗的碧绿,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清雅,同时也预示着接下来情感的深沉。

“千里间关迟子来,残灯细语为谁剧”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迟迟未归的思念之情。在漫长的等待中,只有残灯相伴,细语低诉,却不知是为了谁而如此深情。这种情感的细腻与复杂,让人感受到友情的珍贵与温暖。

“当时子画我作诗,今日开看已陈迹”则转而回忆过去,诗人与友人之间互赠书画、诗歌的美好时光,如今却已成过往云烟,成为不可触及的陈年旧事。这种对往昔美好记忆的怀念,充满了淡淡的哀愁。

“我昨送子寒城东,荒草茫茫掩阡陌”描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情景,用“荒草茫茫”、“阡陌掩映”这样的景象,既表现了离别的凄凉,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世事的变迁。

“肠摧泪竭无奈何,手泽相誇竟何益”表达了诗人面对离别与时间的无力感,即使曾经的交往留下了美好的痕迹,但在时间面前,这些都显得微不足道,无法挽回逝去的时光。

最后,“吁嗟乎人生不死空有情,惭愧傍人知爱惜”一句,诗人发出深沉的感叹,认为虽然生命不朽,但情感却是短暂而脆弱的,不禁感到羞愧于自己未能更好地珍惜与呵护这份情感。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反思,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时光、生命等主题的深刻感悟,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376)

李流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一字茂宰,、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 字:长蘅
  • 号:檀园
  • 籍贯:六浮道
  • 生卒年:1575~1629

相关古诗词

画松石为翁吾鼎母夫人寿兼题长句

翁君彳子何所适,手持素缣长三尺。

属余吮笔为作图,图此青松与白石。

翁君有母孀居三十年,青松比贞石比坚。

恩勤育子诚可怜,感君使我情潸然。

男儿不能安舆列鼎为亲欢,虽有菽水徒迍邅。

白头厨中苦辛者,誇数圣善何有焉。

翁君翁君慎勿迂,东西奔走将何须。

江寒木落岁云徂,倚门之望不可孤。

入门一笑慈颜舒,春酒春盘次第敷。

高堂素壁挂此图,君当亟归勿踟蹰。

吾闻君有仙人不死之术可以奉阿母,何如此乐真良图。

形式: 古风

与仲和期潭西看花仲和云当至洞庭已闻滞虎丘走笔寄嘲

我贪花月潭西住,君爱烟波洞庭去。

还向潭西望洞庭,指点云峰是君处。

春晴山阁花无那,十日寻花双屐破。

输君缥缈更轩豁,归应誇我峰头坐。

张生晓发吴门来,传君犹滞生公台。

千场红粉亦快意,万顷琉璃安在哉。

我昨期君访旧游,掉头别我神何遒。

知君未惯风波色,且伴莺花稳一丘。

形式: 古风

过郎当岭口占示汪无际

去年汪生到云栖,相戒莫翻郎当岭。

今年我与翻郎当,始知此山实奇颖。

是日风云气变幻,兼之岩壑势雄猛。

云移日影千山来,风入泉声百道冷。

爱此盘旋忘阻折,足虽郎当意驰骋。

吾生浪迹讵可量,太华终南有绝顶。

兹山郎当未足道,谁为此名乃予儆。

汪生汪生几误君,使我临风发深省。

形式: 古风

秋风行送张子崧之白下

秋风水绿秦淮里,香阁珠帘映淮水。

隔岸倡楼十万家,日日笙歌醉罗绮。

吾侪酒徒老亦狂,不论文饮红裙彊。

闱中就草日未落,脱帽急走青楼倡。

曲头小姬歌擅名,双鬟倚酣徐发声。

风生月出夜将半,掉头曲罢钟山青。

人生此乐岂常有,送子江千重回首。

男儿富贵自有时,但遇风流莫相负。

燕台漠漠尘纷纷,天寒路长愁杀人。

我今别子且欲往,为子先驱多苦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