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由唐末宋初的诗人谭用之所作,名为《古剑》。诗中充满了对英雄豪杰的渴望和赞美,以及对古代宝剑的神化描绘。
"铸时天匠待英豪,紫焰寒星匣倍牢"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英豪之士的期待,这位英豪就像一把由上天精心铸造出来的宝剑,其威武不屈、坚不可摧正如那璀璨夺目的紫焰和寒星,彰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
"三尺何年拂尘土,四溟今日绝波涛"两句则描绘了宝剑在岁月流转中沉淀而成的历史沉重感。它曾经横扫千军,如今却静默无声,只留下历史的沧桑。
"雄应垓下收蛇阵,滞想溪头伴豹韬"两句中,“蛇阵”和“豹韬”都是古代兵法中的名词,这里借用来形容英雄豪杰的战略布局。诗人似乎在感慨,英雄们如今都隐匿于深山老林之中,只留下他们的策略和智慧。
"惜是真龙懒抛掷,夜来冲斗气何高"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宝剑不再被使用的遗憾,以及它在夜晚依旧保持着昔日豪迈气概。这里的“真龙”喻指的是那把古剑,它如同一条真正的龙,在夜空中冲破星辰,显示出它不曾消逝的力量和英姿。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英雄豪杰的向往,更通过对古代宝剑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和历史的沉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