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潭院次蟾禅师韵

一钵谁知去住空,前朝遗事寄禅宫。

孤吟盘礴数行墨,古韵萧条四壁风。

游客落帆频上下,荒庭疏树几青红。

有人会得诗中趣,日月由来亦转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在石潭院的生活与心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宗文化的深邃与静谧之美。

首句“一钵谁知去住空”,以禅师手持的一钵为引子,暗示了其生活的简朴与超然物外的态度。禅师的去留、行止皆为空无,体现了佛教中对生死、得失的淡泊态度。

“前朝遗事寄禅宫”一句,点明了禅院不仅是修行之地,也是历史记忆的寄托之所。禅师在此,不仅传承着佛法,也承载着过往时代的文化与故事。

“孤吟盘礴数行墨,古韵萧条四壁风”描绘了禅师独自吟诵的情景,墨迹与风声交织,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寂寥的氛围。这不仅是对禅师个人情感的表达,也象征着禅宗精神的深远与内敛。

“游客落帆频上下,荒庭疏树几青红”通过游客的动态与荒庭的静态对比,展现了禅院环境的宁静与和谐。游客的频繁往来与自然界的色彩变化,反衬出禅师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有人会得诗中趣,日月由来亦转蓬”表达了对理解禅意之人的一种期待与祝福。日月如蓬草般流转,寓意生命的短暂与轮回,同时也暗示了禅宗追求的解脱与永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师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宗文化的深邃与静谧,以及对生命、宇宙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9)

黄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眉间见喜气,行人有归期。

形式: 押[支]韵

和邓舍人读之罘碑二十韵

之罘之碑何所刻,昔者秦人纪秦德。

风锼日铄断璞昏,雨暴冰残老龟坼。

微芒遗字三四行,容易历年千五百。

文词事实可考求,赖有子长修简策。

始皇末年气益矜,轻视天下夸功名。

玉墀金户厌宫殿,不远万里为游行。

鼓钟帷帐不移徙,所至毫发皆如情。

温寒凊暑回造化,绝深度险安经营。

徐市卢生巧窥测,浪语神仙致君惑。

东巡亟欲见三山,从此海壖来辙迹。

神仙杳邈不可攀,六龙回首沧波碧。

从臣无以慰踌躇,请陈勋业刊诸石。

高文大句如形容,将以荣耀传无穷。

银钩玉箸勒未久,变故恍惚如飘风。

人心恚望鬼神怒,滈池神怪俄符同。

祸秦非胡日在国,长城未毕咸阳空。

空遗此石苍崖里,万古悠悠辨终始。

虽然篆刻半缺讹,至今不得藏虚美。

世人往往爱瑰奇,蜡泽松烟印之纸。

览观莫不哀所为,岂独玩焉而已矣。

形式: 古风

送皮献臣郎中赴河朔

明公器业真无敌,术学精深贯今昔。

胸中应变勇所为,韬养许谁窥畛域。

立朝壮齿名已高,君相都俞采风迹。

擢从畿邑超等伦,寘之计府凭宣力。

古来才盛多见排,议论波涛起寻尺。

剖符江表虽左迁,愤恤何尝动颜色。

惟思补报诚益勤,奚翅循墙惊宠锡。

锄奸整敝皆得要,百事详求不容隙。

宜阳编户十万馀,疲瘵弥年逢药石。

旄倪爱戴忧公去,口颂心祈继朝夕。

除书忽尔天上来,借寇无缘徒怅惜。

汝曹固恨夺慈父,上意其如念河北。

河北近罹灾变深,垫溺之馀病艰食。

经营调度难其任,正是庙堂精选择。

此时委寄非平时,贤者岂辞当远适。

长川六月风云爽,苒苒双旌标画鹢。

送行拥岸车马稠,恋德尤多泪沾臆。

袁民慎勿挽公舟,蚤看公归广膏泽。

形式: 古风

观劈石

篮舆远冒西山色,宛转羊肠踏寒碧。

岩涯深处屡腾声,何事晴云多霹雳。

寻声迤逦过枯林,始见群工劈山石。

斧斤锋刃奚足云,铁楔纵横乃为力。

随文察理以段致,大或寻常小盈尺。

心冥手应出自然,不啻庖丁操騞砉。

问其勤苦将胡为,驱车运致希酬直。

牛山濯濯罹采伐,萌蘖悄如无夜息。

此山遭值甚牛山,攻击何年可终极。

石顽人智其奈何,智巧反为天地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