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乌江口望见霸王山及庙

渡江八千人,垓下一朝散。

舣舟此上流,虞兮终古怨。

谁知阅世后,威烈空山冠。

庙貌凛千秋,灵风凭两岸。

长陵土一抔,项庙江东半。

韩弓久已藏,楚歌今长叹。

乌骓亦馨香,不同炎火断。

缅想入关时,诸侯掌上玩。

鸿门公大度,鸿沟汉首叛。

本纪立当时,公论早应判。

狄相事金轮,正气亦有限。

土木施炎威,檄公何乃谩。

我舟去如风,无由一荐盥。

回首望三山,霭霭隐霄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洪繻所作的《过乌江口望见霸王山及庙》。诗中描绘了诗人经过乌江口,遥望霸王山和山上的庙宇时的感慨。首句“渡江八千人,垓下一朝散”引用历史典故,暗示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的败局,八千子弟兵随之散尽。接着“舣舟此上流,虞兮终古怨”表达了对项羽与虞姬爱情悲剧的哀叹。诗人通过“谁知阅世后,威烈空山冠”感叹英雄虽勇猛,但最终只能成为山间的传说。

“庙貌凛千秋,灵风凭两岸”赞美了项羽庙的庄严与神圣,以及其精神的流传。而“长陵土一抔,项庙江东半”则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项羽墓地的简朴与庙宇的宏伟,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韩弓久已藏,楚歌今长叹”借用了韩信的故事,表达了对项羽命运的同情与惋惜。

“乌骓亦馨香,不同炎火断”中,“乌骓”是项羽的坐骑,象征着英雄的忠诚与英勇;“馨香”则暗示了英雄精神的永恒。最后,“缅想入关时,诸侯掌上玩”、“鸿门公大度,鸿沟汉首叛”、“本纪立当时,公论早应判”等句子回顾了项羽的历史功绩与失败,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英雄的敬仰,也有对历史的反思,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457)

洪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牛渚江

吴楚争长岸,孙策攻刘繇。

晋隋及宋明,战此如鸿沟。

叠巘连江起,一水亘扬州。

白月青天夜,飏帆白鹭洲。

岂不生山色,亦壮大江秋。

如何古迄今,系缆为战陬。

烽火拥江水,列戍海山头。

历阳与丹阳,南北阅边愁。

维昔谢将军,听诗上孤舟。

温峤然犀过,照见水府幽。

此事差可意,牛渚长悠悠。

我今坐轮舶,幸未惊蛟虬。

溯流至采石,喜见谪仙楼。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眺采石矶

赤城云霞起层峤,采石青山最佳峭。

中有锦袍谪仙居,外有韎韐将军庙。

临江作步如虹悬,长江渺渺波浸天。

群峰插岸相后先,艨艟衔尾舳舻旋。

青绿云山挂眼前,此时此景谁能迁。

所恨兵来多渡此,战争间续三千年。

东吴南朝迄南宋,常开平又奋戈船。

毓麟堂下馀废垒,然犀渚上生寒烟。

此时采石黯无色,迄今何幸留清妍。

彭杨水师靖湖海,采石江边祠堂在。

何如长庚捉月亭,魂魄山川长不改。

尝闻萧尺木,曾画李白楼。

匡庐衡岳落素壁,东岱西蜀连云浮。

此景足助青山色,此画青山留不得。

惟馀赭岸蘸横江,永与青山障采石。

我来无事溯江行,一棹长风万里轻。

船头已向蟂矶去,船后才从牛渚经。

何当待月清秋夜,

形式: 古风

看天门山(其一)

出云楼阁压晴漪,两岸青山又一时。

采石矶头行客远,日边江上望蛾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看天门山(其二)

破浪楼船气亦降,螺峰倚岸蹙成双。

重重天堑连天阙,楚尾吴头锁一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