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林松谷遗像

晋人书法盛唐诗,曾向人家屡见之。

故老怕谈参政事,诸生痛哭授经师。

华亭城外松连谷,文笔峰前树掩祠。

遗像宛然多岁月,仰瞻还动后人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文化遗迹的追忆与感慨。首句“晋人书法盛唐诗”,巧妙地将晋代的书法艺术与唐代的诗歌成就并提,暗示了古代文化的辉煌。接着,“曾向人家屡见之”则点明了这些文化遗产在民间的流传,虽历经变迁,仍能触手可及。

“故老怕谈参政事,诸生痛哭授经师。”这两句通过“故老”和“诸生”的反应,展现了古代政治与教育的深刻影响。老一辈可能因历史的沧桑而对政治往事心存忌讳,而学生们则可能因为失去优秀的教师而哀伤不已,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华亭城外松连谷,文笔峰前树掩祠。”这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纪念物的和谐共存,华亭城外的松林与山谷相接,文笔峰前的树木掩映着祠堂,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遗像宛然多岁月,仰瞻还动后人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面对古人的遗像,时间虽然久远,但每一次仰望都触动着后来人的心思,引发深沉的思考与情感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化遗迹的描绘与感慨,不仅展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与怀念,也蕴含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78)

郑文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字:时乂
  • 号:介庵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13—1465

相关古诗词

遗民

县城南去渺江津,烟水沧洲杜若春。

百亩园田供祭享,几家鸡犬聚比邻。

功名不入闲边梦,鸥鸟如知物外身。

不是圣朝徭役简,岂容林下有遗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甫里留别管金祝韩唐诸君子

甫里繁华照市明,况多人物负才名。

青春诗酒平时社,白昼弦歌到处声。

唐士昔居元有宅,吴王此地旧无城。

行随流水登归棹,一路居民识宋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钟司训之黄冈

才名曾听振文场,共喜除官近故乡。

铁瓮渐遥知白下,竹楼将近是黄冈。

沿江烟草随舟绿,夹岸杨花扑面香。

到日不须驺吏候,诸生执贽绕门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李寺丞弟还弋阳

落花飞絮绕都门,送客将归祭水滨。

行李祗携三尺剑,锦囊剩贮百篇文。

官桥骏马冲尘去,禁苑流莺隔树闻。

同谱有兄居近侍,莫因乡国久离群。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