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女娲补天天不疏,精卫填海海欲枯。
留馀乱石龙下蛰,结兹古洞神中刳。
三冬温温等毡帐,六月凛凛同冰壶。
致身岩壑真胜地,寓目尘寰皆畏途。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道常所作的《岩豅寺》,以女娲补天和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为引子,描绘了岩豅寺所处环境的独特风貌。首句“女娲补天天不疏”象征着寺庙所在之地的神圣与不凡,暗示着自然力量的坚韧与永恒。接下来的“精卫填海海欲枯”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坚韧精神,同时也描绘出山势险峻,仿佛连大海也为之震撼。
“留馀乱石龙下蛰”形象地描绘了山石间的奇特景观,如同龙蛇潜伏,增添了神秘感。“结兹古洞神中刳”则点出岩豅寺隐藏在深山古洞之中,仿佛是神仙开辟的秘境。
“三冬温温等毡帐”形容即使寒冬,此处也温暖如毡帐,显示出寺庙的宜居性;“六月凛凛同冰壶”则反差强烈,夏日清凉如冰壶,突显了山中气候宜人。
最后两句“致身岩壑真胜地,寓目尘寰皆畏途”表达了诗人对岩豅寺的赞美,认为身处这样的自然胜境,心灵得到净化,世间纷扰都显得畏惧。整首诗通过神话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展现了岩豅寺超然世外的意境和修行者的理想生活状态。
不详
不要三乘要祖宗,三乘不要与君同。
君今欲会通宗旨,后夜猿啼在乱峰。
我名溅玉亭,五字仍一扫。
苍崖立积铁,悬瀑翻轻缟。
霏霏冰奁倾,粲粲玉匣倒。
殷勤点翠竹,散漫沾芳草。
喧轰雷霆怒,澒洞金石考。
直疑青山严,顿失赵盾杲。
飞帘吹不断,接影照逾皓。
初非智巧成,端自神物造。
凭栏熟自听,归来想怀抱。
拂除朱丝弦,写之流水操。
得地久蟠踞,参天多晦冥。
月通深夜白,雪压岁寒青。
独拥虬腰大,疑闻雨甲腥。
深根动坤轴,萧瑟挂疏星。
二三尺雪山藏路,一两点花春到梅。
将此赠君持不去,请君收拾早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