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开篇“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两句,设定了一个安静祥和的乡村景象,其中“锦里”指的是繁华的地方之外,“江村八九家”则描写了村庄中的众多家庭,给人以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
接着,“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两句,更进一步渲染了自然景色。荷叶圆润,小巧可爱;而“细麦落轻花”则形象地描绘了麦子成熟后轻盈飘落的场景,展示了农事的丰收与大自然的美好。
诗人随后转入反思,“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这里,“卜宅”即是选择居住之地,而“从兹老”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归宿感。“为农去国赊”则透露了诗人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离开家乡,到外乡为农。
最后两句,“远惭句漏令,不得问丹砂。”“远惭”表示诗人对于过去的事情感到愧疚,而“句漏令”和“不得问丹砂”则是说诗人无法询问或解答生命中的某些奥秘和道理。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环境的无奈与思考。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
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
收穫辞霜渚,分明在夕岑。
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
京洛云山外,音书静不来。
神交作赋客,力尽望乡台。
衰疾江边卧,亲朋日暮回。
白鸥元水宿,何事有馀哀。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地偏初衣裌,山拥更登危。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
人说南州路,山猿树树悬。
举家闻若骇,为寄小如拳。
预哂愁胡面,初调见马鞭。
许求聪慧者,童稚捧应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