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承召泛舟,后登峰台寺,赋此

萧鼓下长河,中流发棹歌。

野云随岸阔,秋色逐帆多。

为惜经年别,翻怜此日过。

凭高追往事,双鬓已成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泛舟于长河之上的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萧鼓下长河,中流发棹歌”,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泛舟的情景。萧瑟的鼓声与悠扬的歌声在长河之上回荡,营造出一种既欢快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颔联“野云随岸阔,秋色逐帆多”,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野云随着宽阔的河岸缓缓飘动,秋色则随着船只的行进而不断变换,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变幻无穷。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巧妙地映射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颈联“为惜经年别,翻怜此日过”,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以及对相聚时光的珍惜。在这样的秋日里,诗人或许正经历着与友人的分别,心中满是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眼前相聚的感激。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联系。

尾联“凭高追往事,双鬓已成皤”收束全诗,将思绪引向深远。站在高处回望过去,岁月的痕迹在诗人的双鬓上显现,暗示着时光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对生命意义和时光流转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246)

戚继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 字:元敬
  • 号:南塘
  • 籍贯:山东登州

相关古诗词

次马祥寺,值方山人至,共酌稼场

入各有愁城,能攻仗酒兵。

关山一片月,游子十年情。

未遂终军志,徒为班固征。

相逢且潦倒,天地自虚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圣水泉

王气偏三辅,山灵迟上卿。

涌泉分左右,迭石起峥嵘。

洛画龟犹负,河源鉴自清。

君恩仍未报,不敢濯尘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黠虏献俘得封,坚志贡市(其一)

狂胡初款塞,飞诏出云中。

自古绥戎策,应难此日同。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

黠虏献俘得封,坚志贡市(其二)

王者原无外,残黎莫隐忧。

已闻兵马诏,相继下深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