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对待小奴和鸡的怜悯之心。开篇写小奴将捆绑的鸡带到市集上去卖,鸡因被捆绑而急切地争鸣。这反映出农村生活中的一个常见场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生命尊严的关注。
接着,诗人提及家中厌恶鸡吃虫蚁,不知道卖掉的鸡最终还会被烹杀。这里表现了对生灵命运的无奈和反思,以及对自然界食物链的观察。
然后,诗人质疑人类对待小生命如虫与鸡的态度,有何厚薄。这不仅是对农家生活的描写,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随后,诗人叱责奴人,要其解开鸡的捆绑,这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怜悯和正义。
最后一句“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总结。诗人在寒冷的江边、倚靠着山阁静坐,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观察着世间万象的得与失,表现出一份淡定和从容。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以及对自然界中生灵命运的深刻感悟。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减米散同舟,路难恩共济。
向来云涛盘,众力亦不细。
呀坑瞥眼过,飞橹本无蒂。
得失瞬息间,致远宜恐泥。
百虑视安危,分明曩贤计。
兹理庶可广,拳拳期勿替。
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
风悲浮云去,黄叶坠我前。
朽骨穴蝼蚁,又为蔓草缠。
故老行叹息,今人尚开边。
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
安得廉耻将,三军同晏眠。
高秋登塞山,南望马邑州。
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
穹庐莽牢落,上有行云愁。
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
邺中事反覆,死人积如丘。
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
丰年孰云迟,甘泽不在早。
耕田秋雨足,禾黍已映道。
春苗九月交,颜色同日老。
劝汝衡门士,忽悲尚枯槁。
时来展材力,先后无丑好。
但讶鹿皮翁,忘机对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