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独孤绶的作品,名为《投珠于泉》。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颇具禅意的诗歌,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与内在真实自我的追求。
"至道归淳朴,明珠被弃捐。天真来照乘,成性却沈泉。"
这几句通过对比鲜明的对偶手法,描绘出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于纯净本性的追求和对物质世界的超然。
"不是灵蛇吐,非缘合浦还。岸傍随月落,波底共星悬。"
这里运用了灵蛇吐珠和合浦折桂的典故,但诗中明言并非如此,而是通过月亮与星辰之间的和谐共生,形象地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致远终无胫,怀贪遂息肩。欲知恭俭德,所宝在惟贤。"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内心修养的自我勉励,告诫自己要保持谦逊谨慎的品格,认为真正的宝贵之物,在于个人的德行与智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对内在真实自我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