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立斋不碍云山亭

英英山中云,苍苍云外山。

云山偃蹇若高士,不傍贵人门户间。

藕堂老人家四壁,诗句曾参浣花客。

一亭半落平畴外,拾尽乾坤眼犹窄。

樵歌断处起寒青,鸟影明边际空碧。

玉鸾不入巫阳梦,满榻凝尘室生白。

昨宵础润卜雨来,岸巾栏角小徘徊。

忽然一片黑模糊,失却万丈青崔嵬。

有风飒然起林薄,如觉天日徐徐开。

推窗看山色如故,断云飘零不知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深深感悟。"英英山中云,苍苍云外山",以叠词描绘出山峦与云雾的交融,宛如一幅动态的水墨画卷。"云山偃蹇若高士",将云山比作高洁的隐士,远离尘世繁华。

诗人借"藕堂老人家"和"诗句曾参浣花客",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敬仰,以及自己在"一亭半落平畴外"的简朴生活中的诗意追求。"拾尽乾坤眼犹窄",言其眼界虽开阔,但仍觉天地之大,人生之渺小。

"樵歌断处起寒青,鸟影明边际空碧",通过听觉和视觉的转换,展现出宁静而深远的山野意境。"玉鸾不入巫阳梦",暗示诗人超脱俗世,不愿沉溺于梦境。"满榻凝尘室生白",则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人通过"础润卜雨来"的细节,预示天气变化,而"忽然一片黑模糊"又象征着未知的变化,"失却万丈青崔嵬"表达对失去美景的惋惜。然而,"有风飒然起林薄"带来希望,"推窗看山色如故"则体现出诗人坚韧的心境,即使面对云雾消散,仍能欣赏到不变的山色。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山水为载体,寓含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题刘晦卿月楼图并饯秋闱之行仍不犯月楼字

君不见刘越石,晋阳铁骑围城急。

一声长啸震山谷,抛弓散走群儿泣。

又不见庾元规,武昌僚佐相追随。

坐据胡床夜笑语,不知宾主竟为谁。

枕戈待旦成何事,终让著鞭先士稚。

况复西风尘污人,茂宏举扇思还第。

嗟嗟二子逢世乱,误长清谈空致患。

争如今夕倚阑人,一生饱吃升平饭。

百城桴鼓夜不鸣,万里山川秋愈明。

黄鹤孤飞白鸥睡,捲帘露气下三更。

初听笛声何激烈,再听书声更清越。

素娥密约无人知,今秋丹桂来先折。

形式: 古风

题百雁图

青天一张纸,群雁飞来远。

秋渚芦潇潇,徘徊下清浅。

若烹不能鸣,一一俱不免。

形式: 古风

题宋学古九天玄女数自云其师钟尧臣得之襄城柳下老翁所授

天九积阳数,玄女夫何为。

广陵亦健将,乃惑一用之。

彼术信诞谩,此遇尤希奇。

珍重柳下翁,仙隐未可知。

言天以人證,言数以理推。

守正死不避,居贞凶可移。

尧富与尧寿,此理始无私。

颜贫与颜夭,此性终无亏。

姑慎君子术,勿与老人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题张南山庆九十诗卷

翁今百岁少十年,我少公年二十五。

天与翁龄百二十,我已化作原头土。

延年剩得饮食乐,损寿多应作诗苦。

梅开傥获登公堂,一醉犹能戴花舞。

儿孙拍手向我语,公漆点须贝齐齿。

降原陟巘步如飞,饱饭何曾饮人乳。

梦中犹记前朝事,二老相逢必欢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