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读彻残书弄水回,暮天何处笛声哀?
花前独立无人会,依旧去年双燕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与怀旧的情境。"读彻残书弄水回",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沉浸于古老的书籍之中,同时也许手不释卷地玩着清澈的流水,这是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暮天何处笛声哀",随着夜幕降临,一阵哀伤的笛子声音在空气中飘荡,不知来自何方。这不仅是对景色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感慨。
"花前独立无人会",诗人站在盛开的花朵之前,却没有任何人与他相遇。这里的“花”可能象征着美好的时光或是某种期待,而“无人会”则加重了诗人的孤独感。
"依旧去年双燕来",这一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中某些美好事物的再现。燕子作为春天的象征,它们的到来意味着生机与希望,但在这里,它们似乎也带有一丝孤独和怀旧的情感,因为它们依然如去年般地飞来,而诗人却仍旧是孤身一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面对现实中的孤独与无奈的心情。这种深沉的情感和精致的意象构建,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莲花上客思闲闲,数首新诗到筚关。
吟得楚天风雨霁,一条江水两三山。
秖言双鬓未蹉跎,独奈牛羊送日何。
禅客不归车马去,晚檐山色为谁多。
溪上禅关水木间,水南山色与僧闲。
春风尽日无来客,幽磬一声高鸟还。
芙蓉幕里千场醉,翡翠岩前半日闲。
惆怅晋朝人不到,谢公抛力上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