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里汀洲上,东楼欲别难。
春风潮水漫,正月柳条寒。
旅逸逢渔浦,清高爱鸟冠。
云山宁不起,今日向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即将启程返回长安的场景,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开篇“万里汀洲上,东楼欲别难”已设定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情感氛围,其中“万里汀洲”映射出广阔的自然景观与远行者的孤独,“东楼”则是送别的具体场所,表达了难以割舍的情怀。
接着,“春风潮水漫,正月柳条寒”进一步渲染了送别时的季节背景。春风与潮水交织,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但又不失萧瑟感的画面。这里的“正月”指的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份,即春天的一个阶段,而“柳条寒”则在温暖的春日里投下了一抹凉意,暗示着即将离别的冷清。
诗人随后写道:“旅逸逢渔浦,清高爱鸟冠。”这里的“旅逸”可能是指即将远行的友人,“逢渔浦”则是一个美好的自然景观,象征着一段愉快的旅程。“清高爱鸟冠”中,“清高”形容的是友人的品格或境界,而“爱鸟冠”则可能是指友人特有的装束或是诗人对其的美好祝愿。
最后,“云山宁不起,今日向长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和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其中“云山宁不起”可能是在比喻友人的高洁品质或是不变的承诺,而“今日向长安”则明确指出了友人的目的地,暗含着一种对于远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际情感的抒写,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不详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上方精舍远,共宿白云端。
寂寞千峰夜,萧条万木寒。
山光霜下见,松色月中看。
却与西林别,归心即欲阑。
双峰百战后,真界满尘埃。
蔓草缘空壁,悲风起故台。
野花寒更发,山月暝还来。
何事池中水,东流独不回。
宗流许身子,物表养高闲。
空色清凉寺,秋声鼓吹山。
看心水磬后,行道雨花间。
七叶翻章句,时时启义关。
厌向人间住,逢山欲懒归。
片云闲似我,日日在禅扉。
地静松阴遍,门空鸟语稀。
夜凉疏磬尽,师友自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