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椎可奈误秦车,萧瑟秋风圯上书。
伏匿那能忘铁马,潜游犹觉负银鱼。
荒村云扰难攲枕,单袷霜深已敝裾。
总是姓名随地变,任呼牛马亦何如!
这首诗是明朝抗清名将张煌言所作的《间行杂感二首(其二)》。诗人以历史典故为引,表达了自己在动荡时局中的无奈与坚韧。首句“一椎可奈误秦车”,借用了张良在圯上拾得黄石的故事,暗示自己虽有才智却未能得到朝廷重用,暗指清廷的误国。接着,“萧瑟秋风圯上书”描绘了凄凉的秋景,寓示着自己的孤寂和失落。
“伏匿那能忘铁马”,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处困境,心中仍不忘抗清复明的理想,犹如铁骑般坚韧。“潜游犹觉负银鱼”,可能是指自己隐居但仍感到愧对国家,未能实现报效朝廷的愿望,银鱼是官服上的装饰,这里象征官职。
“荒村云扰难攲枕,单袷霜深已敝裾”描绘了环境的艰苦和生活的艰辛,诗人难以安眠,衣衫破旧,形象地展现了他流离失所的生活状态。最后两句“总是姓名随地变,任呼牛马亦何如!”直抒胸臆,表达了无论境遇如何变化,哪怕是被人呼来唤去,也无悔于自己的志向,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不屈的精神风貌。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张煌言在逆境中坚守理想,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
不详
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楚歌声里霸图空,匹马归来势自雄;
四百年余炎火断,谁知隆准一重瞳!
旌旗垓下亦堪翻,战士其如忆故园;
纵向江东收烬去,应无子弟到中原。
八尺风帆百丈牵,枞阳湖里去如烟;
江南米价秋来长,喜杀桐艚卖稻船。
沿湖下网荡湖船,网内纤鳞锦样鲜;
灯火湖边儿女笑,鱼秧种得不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