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子翊授舒掾之作

皖城终岁静如山,府掾应从到日闲。

一水碧罗裁缭绕,万峰苍玉刻孱颜。

旧游笔墨苔今老,浪走尘沙鬓已斑。

揽辔羡君桥北路,春风枝上鸟关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安徽城全年宁静如山,府中的官员想必日常清闲。
清澈的水像绿色的丝罗般环绕,无数山峰如同苍翠的玉石雕刻着峻峭的容颜。
昔日游玩的地方如今只剩下苔藓斑驳,岁月流逝,我已两鬓斑白。
羡慕你踏上桥北路,春风中树枝上鸟儿声声鸣叫。

注释

皖城:指安徽的某个城市。
终岁:整年。
静如山:非常安静,像山一样静谧。
府掾:古代官府中的小吏。
到日:到任的日子。
闲:清闲。
一水:一条河。
碧罗:碧绿的丝罗。
缭绕:环绕。
万峰:众多山峰。
苍玉:青翠的玉石。
孱颜:峻峭的容貌。
旧游:过去的游览之地。
笔墨:书画。
苔今老:苔藓已经长得很老。
浪走:时光流逝。
尘沙:岁月的痕迹。
鬓已斑:两鬓已经斑白。
揽辔:挽着马缰。
羡君:羡慕你。
桥北路:通往桥边的小路。
春风:春风拂面。
枝上:树枝上。
鸟关关:鸟儿鸣叫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皖城终岁静如山,府掾应从到日闲”两句,通过对比将城市的宁静与山的永恒静谧相提并论,强调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府掾”是指地方官署中的一种职位,而“应从到日闲”则表明诗人希望能够随时抽身于繁忙的世事之中,享受清净自在的日子。

接下来的“一水碧罗裁缭绕,万峰苍玉刻孱颜”两句,用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山林中的景色。其中,“一水碧罗裁缭绕”形象地勾勒出山间清澈流水与茂密草木相互缠绵的美丽景致,而“万峰苍玉刻孱颜”则将无数山峰比喻为苍古的玉石,通过“刻孱颜”的字面游戏,传达出时间在自然界中缓慢流逝却又留下痕迹的意境。

第三句“我旧游笔墨苔今老,浪走尘沙鬓已斑”表露了诗人对于年华易逝、个人壮志未酬的感慨。这里,“我旧游笔墨苔今老”透露出诗人对往昔挥洒汗青的岁月有着深刻的怀念,而“浪走尘沙鬓已斑”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年轻时不顾一切追求理想而现在却被现实磨损、头发斑白的无奈与自嘲。

最后两句“揽辔羡君桥北路,春风枝上鸟关关”,描绘了一种留恋和期待。诗人似乎在表达对某个人或事物的怀念之情,并希望能够沿着桥北的小路去寻找那份美好的记忆。而“春风枝上鸟关关”则是通过春日里树梢间鸣叫的鸟儿,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生动活泼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一种期待与呼唤。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重要的是,它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超然物外、自在悠然的生活理想。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和微之林亭

为有檀栾占雒阳,忆归杖策此徜徉。

观鱼得意还知乐,入鸟忘机肯乱行。

未敢许君轻去国,不应如我漫为郎。

中园日涉非无趣,保此千钟慰北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微之重感南唐事

叔宝倾陈衍弊梁,可嗟曾不见兴亡。

斋祠父子终身费,酣咏君臣举国荒。

南狩皖山非故地,北师淮水失名王。

天移四海归真主,谁诱昏童肯用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

宫阙初晴气象饶,宝车攒毂会东朝。

重轮庆自离明发,内壤阴随解泽消。

赐篚外廷纷锦绣,燕庖中禁续薪樵。

联翩入贺知君意,咫尺威颜不隔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和蔡副枢贺平戎庆捷

城郭名王据两陲,军前一日送降旗。

羌兵自此无传箭,汉甲如今不解累。

幕府上功联旧伐,朝廷称庆具新仪。

周家道泰西戎喙,还见诗人咏串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