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四夜对月有感

世事易随云变灭,人生难保月团圞。

淮阳旅舍三年梦,河朔风声五月寒。

何处云山端可老,向来天地为谁宽。

宦游脚底生荆棘,蜀道而今却不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五月十四夜对月有感》由金代诗人刘从益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与人生不易的深刻感慨。

首联“世事易随云变灭,人生难保月团圞”,以云的多变比喻世事的无常,指出人生的圆满难以长久保持,暗示了命运的不可预测和生活的不确定性。这种对比强烈地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颔联“淮阳旅舍三年梦,河朔风声五月寒”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将自己比作在淮阳旅舍中度过了三年时光的旅人,用“梦”字强调了这段经历的虚幻与短暂,同时又以“河朔风声五月寒”描绘了一幅凄冷的画面,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环境的艰苦,同时也暗含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颈联“何处云山端可老,向来天地为谁宽”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宿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他似乎在寻找一个可以终老的地方,但又感叹天地间似乎没有为任何人真正敞开的空间,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迷茫和对宇宙广阔却冷漠的感慨。

尾联“宦游脚底生荆棘,蜀道而今却不难”则以宦途的艰辛和蜀道的险峻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仕途的挑战和生活的艰难。然而,最后一句“蜀道而今却不难”似乎又透露出一丝乐观和豁达,暗示诗人可能已经找到了克服困难的方法或心态上的转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寻求解脱和希望的精神面貌。

收录诗词(35)

刘从益(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过郾城示伯玉知几

三年两度过溵阳,鞍马红尘道路长。

花月不应知我老,溪山也解笑人忙。

朔风凛凛频惊坐,夜雨萧萧偶对床。

他日水南营葬地,愧无遗爱在桐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閒閒公梦归

眉间喜色几时黄,满贮羁愁著瘦肠。

万里乡关飞不到,十年岐路走空忙。

杯心蘸月松梢影,鼻观通风柏子香。

最爱南山旧山色,梦中相觅不相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閒閒公梦归诗后用叔通韵

学道几人知道味,谋生底物是生涯。

庄周枕上非真蝶,乐广杯中亦假蛇。

身后功名半张纸,夜来鼓吹一池蛙。

梦间说梦重重梦,家外忘家处处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仪提点西归

自断平生不问天,拂衣归去任吾年。

五侯鲭饱无多味,九老图成又一传。

回首京华瞻日远,放怀乡社得天全。

纶巾醉卧咸阳市,始信人间有散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