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公词

杜陵三月春风煖,燕语莺啼杂弦管。

落花撩乱紫骝嘶,平乐归来酒尊满。

雨急风篁忽已秋,幽鸟多情亦白头。

不随翡翠楼中宿,却爱鸳鸯水上游。

春去秋来不知老,安乐即多忧患少。

绮窗深处语言奇,付与纷纷秦吉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秋季交替之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之美和人的情感变化。

首句“杜陵三月春风暖”,开篇即以温暖的春风勾勒出春天的气息,杜陵之地,春意盎然。接着,“燕语莺啼杂弦管”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燕子的呢喃、黄莺的啼鸣与悠扬的弦乐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和谐悦耳的春日景象。

“落花撩乱紫骝嘶,平乐归来酒尊满”描绘了春日里落花纷飞、马儿嘶鸣的场景,以及人们在平乐观赏美景后饮酒畅谈的情景,充满了欢愉与闲适。

然而,随着季节的更迭,“雨急风篁忽已秋”,一场急雨过后,竹林间似乎瞬间换上了秋天的装束。诗人通过“幽鸟多情亦白头”一句,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也借鸟儿的白头表达了岁月流转、时光易逝的感慨。

“不随翡翠楼中宿,却爱鸳鸯水上游”则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不愿被束缚于华丽的翡翠楼中,而更喜爱与鸳鸯一同在水中游弋的自在生活。

最后,“春去秋来不知老,安乐即多忧患少”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认为在安逸快乐中生活,可以减少忧虑和烦恼,体现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追求。“绮窗深处语言奇,付与纷纷秦吉了”则以绮窗内的交谈为喻,暗示了诗人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将复杂的人事交付给“秦吉了”这样的鸟类,寓意着对世间纷扰的淡然处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四季变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179)

陈基(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

  • 字:敬初
  • 籍贯:台州临海(今属浙江)
  • 生卒年:1314-1370

相关古诗词

刈草行

原上秋风吹百草,半青半黄色枯槁。

城头日出光杲杲,腰镰晓踏城门道。

门头草多露未晞,尔镰利钝尔自知。

一人刈草一马肥,马不肥兮人受笞。

城中官厩三万匹,一匹日餐禾一石。

形式: 古风

新城行

旧城城旧人民新,新城城新无旧人。

旧城城外兵一解,新城城中齐覆瓦。

万瓦鳞鳞次第成,将军令严鸡犬宁。

将军爱民如爱子,百贾皆集新城市。

浙米淮盐两相直,楚人之弓楚人得。

何时四海无荆棘,北贾贩南南贩北。

形式: 古风

边城曲

莫启匣中镜,怕见头上雪。

莫放弦上箭,怕射边城月。

边城月阙还再圆,头上发白何由玄。

君不见自古边城有馀乐,夜月联诗昼棋槊。

至今月照郾城头,相国功名齐斗牛。

形式: 古风

秋怀五首(其五)

我有一尊酒,独饮不成欢。

岂无骨肉亲,悠悠隔河山。

亦有平生友,合并良独难。

古人千载上,世远不能攀。

何如与明月,徘徊松桂间。

月既知爱我,流辉照衰颜。

我亦知爱月,托心同岁寒。

长愿玉宇净,河汉生微澜。

四海仰馀照,亲友各平安。

夜夜见明月,人人无苦艰。

此月不可负,此尊不可乾。

天地等逆旅,流年剧惊湍。

古人虽云远,其言若芝兰。

举觞以和之,对月更盘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