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池上茅檐覆水低,早来秋雨尚虹霓。
败荷折苇飞鸿下,正忆渔舟泊故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景象。"池上茅檐覆水低",写出了茅屋坐落在池塘边,屋顶低矮,仿佛与水面相接,显得简朴而贴近自然。"早来秋雨尚虹霓",点明了清晨时分,秋雨过后天空中还挂着彩虹,给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绚丽色彩。
"败荷折苇飞鸿下",诗人观察到池中的荷花已经凋零,芦苇被风雨折断,大雁从空中掠过,这一幕既显出季节的变迁,也寓含了时光流转的淡淡哀愁。"正忆渔舟泊故溪",诗人触景生情,想起了往昔在故乡溪边看到的渔舟停泊的情景,流露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远方的思绪。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池塘边的秋日景色,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情感,体现了宋人崇尚自然、怀旧思乡的审美情趣。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洞府山川百里赊,洞门藤蔓锁烟霞。
神仙不与人间异,弟妹还应共一家。
仙翁旧住蜀江边,千岁归来一鹤翩。
城郭已非人事改,凄凉遗迹但披仙。
凿井烧丹八百年,尘缘消尽果初圆。
石床藓甃人安在,绿水团团一片天。
一夜飞霜点绿苔,晓庭黄叶扫成堆。
檐间翠樾彫疏尽,却放墙东好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