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山岩

昔造阳羡二洞天,我生已当谢人间。

尔来投裔亦无事,澹山岩下欣跻攀。

群峰驾肩来,江水会前湾。

灵气绦洞口,夐如宝陁山。

辇道转西升,斗入初无艰。

翡翠凿穹庐,略与天相弯。

宽广容万席,清润非人寰。

东南豁阳明,仰视如含环。

青萝傅乔木,亦有败叶黫。

造化遗玉像,其人清且闲。

巧工或可为,谁能陟巅颜。

秦时隐君去成仙,空留石床水云般。

药炉不复九霞覆,唯馀渥赭繁茅菅。

至行禅师化巨蟒,好事太守驱群顽。

崇坛峭罅皆可蹑,三穴旁出门无关。

壁间玉乳化为石,何术可煮完衰孱。

恨无仙骨空盘桓,欲留未可终当还。

仆夫告余趣归驭,落日西下云斑斑。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沈辽探访澹山岩的奇景与感受。开篇“昔造阳羡二洞天,我生已当谢人间”,以过去的经历引出对当前旅程的感慨,暗示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厌倦。接着,“尔来投裔亦无事,澹山岩下欣跻攀”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探险的期待和喜悦。

“群峰驾肩来,江水会前湾”描绘了沿途壮丽的山川景象,群峰相连,江水汇聚,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和谐。接下来,“灵气绦洞口,夐如宝陁山”则赞美了洞口的神秘与独特,仿佛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

“辇道转西升,斗入初无艰”描述了道路的蜿蜒曲折,但并未感到艰难,暗示了旅途中的轻松愉悦。“翡翠凿穹庐,略与天相弯”运用比喻,将翠绿的山峦比作穹庐,与天空相接,形象地展现了山势的高耸与广阔。

“宽广容万席,清润非人寰”赞美了澹山岩的开阔与清新,仿佛远离了世俗的喧嚣。“东南豁阳明,仰视如含环”则描绘了阳光从东南照射进来,天空如同镶嵌在山间的圆环,给人以宁静与光明的感受。

“青萝傅乔木,亦有败叶黫”通过描写青藤缠绕树木,落叶堆积,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迁。“造化遗玉像,其人清且闲”赞美了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以及这里居住的人们生活的清静与悠闲。

“巧工或可为,谁能陟巅颜”表达了对能工巧匠的敬仰,同时也提出了对攀登高峰的思考。“秦时隐君去成仙,空留石床水云般”引用历史故事,表达了对古代隐士追求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药炉不复九霞覆,唯馀渥赭繁茅菅”描述了过去药炉的辉煌不再,只有红土与茂密的草木留存,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变迁。“至行禅师化巨蟒,好事太守驱群顽”讲述了禅师与太守的故事,体现了佛法的力量与地方官吏的智慧。

“崇坛峭罅皆可蹑,三穴旁出门无关”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艰难与挑战,但最终得以克服。“壁间玉乳化为石,何术可煮完衰孱”表达了对自然奇迹的赞叹,以及对未知力量的好奇。

“恨无仙骨空盘桓,欲留未可终当还”抒发了诗人对无法长久停留的遗憾,以及对再次返回的期待。“仆夫告余趣归驭,落日西下云斑斑”则以仆人的提醒结束,预示着旅程即将结束,夕阳西下,云彩斑斓。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澹山岩的壮丽景色和深邃意境,同时也融入了对自然、历史、人性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愚溪

榜舟下潇江,泛泛入愚溪。

昔人不复见,秋草空萋萋。

委蛇望僧园,云屋倦攀跻。

林高日气薄,磔磔鸣山鸡。

倒景相吐吞,清明合致犁。

昔人怅投裔,感事多悲悽。

北邙一抔土,荣辱方今齐。

人生无百年,外物安可迷。

溪水泻石间,喧喧如鼓鼙。

了无人世想,粗可休天倪。

吾亦被黯黮,东山饱蒿藜。

二年已数至,屐齿连山溪。

行亦归三吴,孤猿安故栖。

它年若有梦,邂逅识江西。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石角山

步屐出东津,遥跂石角山。

山回道亦转,卓荦烟云间。

何人峻重阁,三休直孱颜。

吾想造化功,为此肃神奸。

嵌岩或中穴,特立气甚顽。

此角谁可折,宁当混尘寰。

游士何足知,但剥苔藓斑。

西首望城闉,群山合如环。

下临有鼻道,落日行人还。

枫叶秋欲丹,芜江逗潺潺。

重游何用戒,蓬户初无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湘中宿台步寺

湘源初甚微,屡挹不满缸。

比至台步虚,泛泛为长江。

虚头市初集,鱼豆皆成桩。

夷獠不识人,笑鬻彘与厖。

绿荷竭苞苴,人散谁复撞。

鸥鸟亦来下,酒旆停空杠。

我来憩桑门,竹户映蓬窗。

夜寝那可寐,江流正淙淙。

形式: 古风 押[江]韵

泛舟上湘口馆

潇水漫南来,湘川趣东下。

二水始相会,清豪不相藉。

山回石濑出,木老脩烟嫁。

泛泛白蘋洲,林风媚如画。

宿昔感骚愤,幽兴遥相借。

不谓垂老年,羁孤穷山舍。

潮来刺舟去,孤月临清夜。

安得跨鲸鱼,不复人间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