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三十韵多叙贬官已来出处之意

谏诤知无补,迁移分所当。

不堪匡圣主,只合事空王。

龙象投新社,鹓鸾失故行。

沈吟辞北阙,诱引向西方。

便住双林寺,仍开一草堂。

平治行道路,安置坐禅床。

手版支为枕,头巾阁在墙。

先生乌几舄,居士白衣裳。

竟岁何曾闷,终身不拟忙。

灭除残梦想,换尽旧心肠。

世界多烦恼,形神久损伤。

正从风鼓浪,转作日销霜。

吾道寻知止,君恩偶未忘。

忽蒙颁凤诏,兼谢剖鱼章。

莲静方依水,葵枯重仰阳。

三车犹夕会,五马已晨装。

去似寻前世,来如别故乡。

眉低出鹫岭,脚重下蛇冈。

渐望庐山远,弥愁峡路长。

香炉峰隐隐,巴字水茫茫。

瓢挂留庭树,经收在屋梁。

春抛红药圃,夏忆白莲塘。

唯拟捐尘事,将何荅宠光。

有期追永远,无政继龚黄。

南国秋犹热,西斋夜暂凉。

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

身老同丘井,心空是道场。

觅僧为去伴,留俸作归粮。

为报山中侣,凭看竹下房。

会应归去在,松菊莫教荒。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明知进谏无益,也知道迁徙是应尽的责任。
不能辅佐圣明的君主,只能侍奉佛祖。
像龙象般投身新的佛教社团,失去像鹓鸾般的朝廷生涯。
沉吟着告别皇宫,引导自己走向西方的佛法之地。
便住在双林寺,还开设了一间草堂。
平整道路,安置禅床,生活简朴。
手版当作枕头,头巾挂在墙上,一切从简。
先生穿着乌几舄,居士身着白衣裳。
整年不曾烦闷,终身不打算忙碌。
消除心中的杂念,换掉旧有的心态。
世间充满烦恼,身心长久受损。
正像风吹浪打,转而变成日消冰霜。
我寻求知足常乐,对君恩偶尔不忘。
忽然收到皇上的诏书,同时谢绝了世俗的官职。
莲花静静依水,葵花重新面向阳光。
傍晚依然聚会,清晨已准备出发。
离去仿佛寻找前世,归来如同离开故乡。
眉眼低垂离开鹫岭,脚步沉重下蛇冈。
渐渐望见庐山遥远,更愁峡路漫长。
香炉峰隐约可见,巴字水流茫茫无际。
葫芦挂在庭树,佛经收在屋梁,生活简单。
春天抛却红药圃,夏天怀念白莲塘。
只想摆脱世俗事务,如何回应皇上的恩宠呢?
有朝一日追求永恒,无人能继承龚遂、黄霸的政绩。
南方秋天依旧炎热,西斋夜晚暂时凉爽。
闲时吟诵四句偈语,静对一炉香,内心平静。
身体如同丘井般衰老,心灵空灵是修行的道场。
寻找僧侣作伴,留下俸禄作为归隐的粮食。
告诉山中的朋友,看看竹下的小屋。
总有一天我会回去,松菊不要让它荒芜。

注释

谏诤:进谏,劝告。
匡:辅助,纠正。
龙象:比喻高僧或佛法广大。
鹓鸾: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喻指朝廷贤臣。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代指朝廷。
双林寺:佛教寺庙名。
手版: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狭长板子。
乌几舄:古代官员穿的黑色鞋子。
居士:在家修道的人。
三车:佛教故事中指三辆牛车,象征解脱烦恼。
五马:古代太守出行的仪仗,这里指官职。
瓢挂:以葫芦挂在树上,表示简朴生活。
红药圃:指种植芍药的地方。
白莲塘:种有白莲花的池塘。
龚黄:汉代两位著名贤臣,龚遂和黄霸。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淡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诗人开篇即抒发了政治上的失意与无奈,"谏诤知无补,迁移分所当"表明他对朝政的不满和被迫离职的无力感。此后,他转而描绘自己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便住双林寺,仍开一草堂。平治行道路,安置坐禅床"。这里的"双林寺"、"草堂"和"禅床"都是他隐逸生活的写照。

接着,诗人以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自己与世俗权贵的差异,"先生乌几舄,居士白衣裳"。"乌几舄"指的是官员所乘的车马,而"白衣裳"则是隐者、僧人的服饰。这强调了诗人已脱离官场,归于平民的生活。

在随后的叙述中,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烦恼世界的超然和现在精神上的解脱,"灭除残梦想,换尽旧心肠。世界多烦恼,形神久损伤"。同时,他也感谢君恩,并未忘记皇帝赐给他的凤诏和剖鱼章,这显示了诗人虽然隐退,但依然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

后半部分诗句中,"三车犹夕会,五马已晨装"描绘了一种急促离去的情景,而"眉低出鹫岭,脚重下蛇冈"则是对旅途中的艰难与疲惫的刻画。随后,他又回忆起庐山草堂的生活,"渐望庐山远,弥愁峡路长"。

诗中还多次出现了自然景物,如"香炉峰隐隐,巴字水茫茫"、"春抛红药圃,夏忆白莲塘"等,这些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表达了一种对大自然的依恋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身老同丘井,心空是道场。觅僧为去伴,留俸作归粮"一段,透露出诗人的老境和对生命晚期的平静态度。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懂得他的僧侣作为同行,而留下一些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整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他从仕途中的失意到隐逸生活中的自在,以及对自然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重到江州感旧游题郡楼十一韵

掌纶知是忝,剖竹信为荣。

才薄官仍重,恩深责尚轻。

昔徵从典午,今出自承明。

凤诏休挥翰,渔歌欲濯缨。

还乘小艛艓,却到古湓城。

醉客临江待,禅僧出郭迎。

青山满眼在,白发半头生。

又校三年老,何曾一事成。

重过萧寺宿,再上庾楼行。

云水新秋思,闾阎旧日情。

郡民犹认得,司马咏诗声。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

阙塞龙门口,祇园鹫岭头。

曾随减劫坏,今遇胜缘修。

再莹新金刹,重装旧石楼。

病僧皆引起,忙客亦淹留。

四望穷沙界,孤标出赡州。

地图铺洛邑,天柱倚崧丘。

两面苍苍岸,中心瑟瑟流。

波翻八滩雪,堰护一潭油。

台殿朝弥丽,房廊夜更幽。

千花高下塔,一叶往来舟。

岫合云初吐,林开雾半收。

静闻樵子语,远听棹郎讴。

官散殊无事,身闲甚自由。

吟来携笔砚,宿去抱衾裯。

霁月当窗白,凉风满簟秋。

烟香封药灶,泉冷洗茶瓯。

南祖心应学,西方社可投。

先宜知止足,次要悟浮休。

觉路随方乐,迷涂到老愁。

须除爱名障,莫作恋家囚。

便合穷年住,何言竟日游。

可怜终老地,此是我菟裘。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重题别东楼

东楼胜事我偏知,气象多随昏旦移。

湖卷衣裳白重叠,山张屏障绿参差。

海仙楼塔晴方出,江女笙箫夜始吹。

春雨星攒寻蟹火,秋风霞飐弄涛旗。

宴宜云髻新梳后,曲爱霓裳未拍时。

太守三年嘲不尽,郡斋空作百篇诗。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斋居春久感事遣怀

斋戒坐三旬,笙歌发四邻。

月明停酒夜,眼闇看花人。

赖学空为观,深知念是尘。

犹思闲语笑,未忘旧交亲。

久作龙门主,多为兔苑宾。

水嬉歌尽日,雪宴烛通晨。

事事皆过分,时时自问身。

风光抛得也,七十四年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