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退之《孟郊墓铭》云:以昌其诗。举此问王定国,当昌其身耶,抑昌其诗也?来诗下语未契,作此答之

昌身如饱腹,饱尽还当饥。

昌诗如膏面,为人作容姿。

不如昌其气,郁郁老不衰。

虽云老不衰,劫坏安所之。

不如昌其志,志壹气自随。

养之塞天地,孟轲不吾欺。

人言魏勃勇,股栗向小儿。

何如鲁连子,谈笑却秦师。

慎勿怨谤谗,乃我得道资。

淤泥生莲花,粪壤出菌芝。

赖此善知识,使我枯生荑。

吾言岂须多,冷暖子自知。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的身体如同吃饱后,即使饱足也会感到饥饿。
诗歌如同润泽的面霜,为他人增添风采。
不如修养自己的气质,使其充满活力直到老去。
虽然年老不衰,但面对灾难又能何处求庇佑?
不如坚定志向,志向统一则气概随之。
滋养心灵如充盈天地,孟子的话不会欺骗我。
人们称赞魏勃勇敢,但他面对小孩也会害怕。
哪比得上鲁仲连,轻松谈笑间退却秦国军队。
不要轻易抱怨诽谤,这正是我修行的道路。
淤泥中能生长出莲花,粪土中也能孕育出灵芝。
依赖这些良师益友,使我从枯萎中复苏。
我的言语无需过多,冷暖自知最为重要。

注释

昌:丰满。
饱腹:吃饱肚子。
膏面:滋润的面霜。
容姿:容貌风采。
昌其气:修养气质。
郁郁:旺盛的样子。
劫坏:灾难。
安所之:何处寻求庇护。
志壹:坚定的志向。
气自随:气概随之。
孟轲:孟子。
不吾欺:不会欺骗我。
魏勃:历史人物,以勇猛著称。
股栗:大腿发抖。
鲁连子:鲁仲连,战国时期智者。
却秦师:击败秦军。
怨谤谗:抱怨、诽谤和谗言。
道资:修行之路。
淤泥:污浊的泥土。
菌芝:珍贵的菌类。
枯生荑:枯萎的生命重新生长。
荑:嫩芽。
冷暖:人生的冷暖。
子自知:你自己知道。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苏轼(苏东坡)所作,名为《答王定国书》。诗中以昌为比喻,讨论个人修养与品德的重要性,以及诗歌在表达情感和修养上的作用。

首句“昌身如饱腹,饱尽还当饥。”通过身体充实而又会感到饥饿的形象,暗示了即使外表光鲜,内心也可能空虚。接着,“饱尽还当饥”则是说,即便是满足,也终将回到需求的状态,体现出人生的无常和物质满足与精神满足之间的差异。

“昌诗如膏面,为人作容姿。”则用了“膏面”来比喻优美的诗歌,如同化妆一样,可以掩饰人的真实情感,给人以美好的外表。这里苏轼在赞扬诗歌的力量,但也隐含着对虚伪修养的批评。

“不如昌其气,郁郁老不衰。”这句强调了内心修养和气质的重要性,它不同于那些容易消逝的表象,而是长久且坚持不懈。

接下来的几句,“虽云老不衰,劫坏安所之。不如昌其志,志壹气自随。”则进一步阐述了即使外在的修养似乎不减,实际上内心的志向和意志才是最为关键。个人内心的坚持与追求比外表更加重要。

中间部分“养之塞天地,孟轲不吾欺。”则提到了对道德知识的培育,这里的“孟轲”可能指的是孔子的弟子孟子,这里强调了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不会被欺骗。

紧接着,“人言魏勃勇,股栗向小儿。”则是借用古代勇士魏勃的形象来表达人们对于勇敢和力量的赞美,但这里苏轼却指出这种赞美往往只停留在表面,而非真正理解其内涵。

“何如鲁连子,谈笑却秦师。”这句则通过历史上智者鲁连子的故事来说明,即便是弱小之身,也能以智慧和策略制胜强敌,这里的“谈笑”形象化了智者的从容不迫。

下一部分,“慎勿怨谤谗,乃我得道资。”则告诫人们要警惕那些流言蜚语,它们可能会误导人心,苏轼强调了对于正道的追求和坚守。

随后,“淤泥生莲花,粪壤出菌芝。”这两句通过自然界植物在不良环境中也能生长的现象来比喻,即便是在恶劣的外部条件下,美好的品德和智慧仍旧能够得到培育。

末尾,“赖此善知识,使我枯生荑。吾言岂须多,冷暖子自知。”则表达了苏轼对于这种通过修养而得以成长的过程表示感激,并认为不需要过多言语,因为智者自然能够理解其中深意。

这首诗在艺术上巧妙地将比喻、象征和历史故事交织,展现了苏轼对个人修养与诗歌表达情感之间关系的深刻见解。同时,它也体现了苏轼对于内心真实与外部形象之间差异的思考,以及他对于道德智慧在人生中的重要性的强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我观文忠公,四子皆超越。

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

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

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

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

死为长白主,名字书绛阙。

(熙宁之末,仲纯父见仆于京城之东,曰:“吾梦道士持告身授吾曰:上帝命汝为长白山主,此何祥也?”明年,仲纯父没。)

伤心清颍尾,已伴白鸥没。

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

千里不难到,莫遣历块蹶。

临分出苦语,愿子书之笏。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

翠柏不知秋,空庭失摇落。

幽人得嘉荫,露坐方独酌。

月华稍澄穆,雾气尤清薄。

小儿亦何知,相语翁正乐。

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

一杯赏月露,万象纷酬酢。

此生独何幸,风缆欣初泊。

誓逃颜、蹠网,行赴松、乔约。

莫嫌风有待,漫欲戏寥廓。

泠然心境空,彷佛来笙鹤。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独酌试药玉滑盏,有怀诸君子。明日望夜,月庭佳景不可失,作诗招之

镕铅煮白石,作玉真自欺。

琢削为酒杯,规摹定州瓷。

荷心虽浅狭,镜面良渺弥。

持此寿佳客,到手不容辞。

曹侯天下平,定国岂其师。

一饮至数石,温克颇似之。

风流越王孙,诗酒屡出奇。

喜我有此客,玉杯不徒施。

请君诘欧、陈,问疾来何迟。

呼儿扫月榭,扶病及良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欧阳季默以油烟墨二丸见饷,各长寸许,戏作小诗

书窗拾轻煤,佛帐扫馀馥。

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

痴人畏老死,腐朽同草木。

欲将东山松,涅尽南山竹。

墨坚人苦脆,未用叹不足。

且当注虫鱼,莫草三千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