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猫示内

黑花一衔蝉,畜之今几年。

捕攫奔走捷,巧黠乃其天。

一脔亦割啖,分与眠席眠。

迩来主人出,出久厨无烟。

罄室鼠辈少,时得聊自延。

不就邻妇呼,宁饥肯垂涎。

夜寒身无栖,灶窟恬馀暄。

灰染突尘涴,毛色非旧鲜。

主人来归初,绕室如诉冤。

旁人固不解,主人当知怜。

云何云可恶,恶彼身挛拳。

依随行坐閒,呵叱加笞鞭。

不念昔可爱,惟恶今非前。

本来是一物,色改爱遂迁。

吁嗟乎猫乎,岂独于猫然。

人于夫妇閒,情义亦罕全。

花颜少年时,偎倚心相缠。

皤皤白发垂,相丑亦相妍。

吁嗟乎人乎,有耳听我言。

人生七十稀,能得几时安。

毋以私自贼,同室操戈鋋。

举案与齐眉,当如孟光贤。

糟糠不下堂,当与宋弘肩。

不然祇自苦,于我何益焉。

我赋我妇读,一笑愿不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宋朝陈著的《怜猫示内》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绘猫从幼年到老年的变化,反映出人生的无常和夫妻间情感的变迁。诗中以猫为载体,猫儿小时候黑花可爱,被主人宠爱;长大后捕捉老鼠,虽狡猾但有用,然而随着主人外出,生活条件变差,猫的地位也下降。诗人借此警示妻子,夫妻间的感情不应因外在条件改变而转移,如同主人对猫的态度,由最初的宠爱变为嫌弃。

诗中“本来是一物,色改爱遂迁”一句,寓意深刻,暗示人们对待事物或人的态度不应仅凭表面的变化而改变。诗人进一步延伸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出即使是夫妻之间,也应珍惜情义,如同“糟糠不下堂,当与宋弘肩”,即使岁月流逝,容貌改变,也应该坚守初心,相互扶持。

最后,诗人以“我赋我妇读,一笑愿不愆”收尾,希望妻子能理解他的寓意,并以此为鉴,共同维护家庭和谐。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生活哲理。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林乐閒真赞

皎然其毛颜也似玉,癯然其骨相也似竹。

悠悠然其心也,云与上云与下,飘飘然其身也,江之南江之北。

此所谓乐閒之道人,赞之者本堂老夫之醉墨。

形式:

诗似来石门同少野

出林危世是亨途,道眼相逢菜味腴。

愈契大颠非为佛,坡知老印本来儒。

携晴雪瀑藤花路,话旧青镫柏子庐。

万事已抛松枕外,不妨姓字落江湖。

形式: 七言律诗

前人载酒光风霁月□醉中

春渐老,年已耄,一时自适非不要。

花香妙,柳腰袅,老怀未怯输年少。

东风吹吹杖履便,燕娇莺姹不我嫌。

南邻载酒西邻会,鸭肝猪肚供肥甘。

回头看浮世,晨炊晚不继。

我非世外人,乃为醉饱计。

乐极愧生难为辞,礼谨意厚辞则非。

何妨真率存古道,杯茶盏酒会亦奇。

雨韭夜,菜羹社,前有杜老后司马。

金谷楼台灰尘飞,两家淡薄千年话。

形式: 古风

前纪时行

孟春朔日雷声发,雷后兼旬雨不歇。

仲春之朔近春分,一夜风雪四山白。

丰歉气候看春头,乃今变异连两月。

阴阳磅礴天地閒,自有常程更闭泄。

今此胡为颠倒行,阖阖万物失其节。

欲一出门泥泞深,巡檐问天天默默。

老农忽从何处来,谓见岁时记中说。

鸡旦之雷虽非时,犹曰其占多黍稷。

今朝有雪却非宜,米价当踊民食缺。

吉者未几凶者继,所喜转为忧惙惙。

向来好事多不应,才说乖證不可活。

黯然相对尚何言,但愿所应在雷不在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