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众生瞻窣堵,回向大觉身。
内顾六尺躯,一雨无诸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问的作品,描绘的是礼法门寺真身塔的景象。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理念的赞美与内心的清净。
"众生瞻窣堵,回向大觉身。"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众生仰望佛陀真身塔,转而向往于达到大覺境界的情景。这里,“众生”指的是芸芸众生,而“窣堵”则是古代建筑的高大形象,比喻佛陀真身塔之宏伟。“回向”表达了众生的归依之心,寻求精神上的依托和救赎。诗人通过这一描写,不仅赞美了礼法门寺真身塔的庄严与神圣,更寄寓了对佛教超脱尘世、追求觉悟理想的向往。
"内顾六尺躯,一雨无诸尘。" 这两句则转向诗人自身的反思和感受。“内顾”是指内心的审视,“六尺躯”指的是自己的肉身,这里暗喻了对自我身体有限性与世间无常的认识。“一雨”通常象征着清洗与涤荡,而“无诸尘”则意味着通过这种精神上的洗礼,内心变得清净无染。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佛教真理时的自我反省和追求内在清明的心境。
整首诗既展现了张问对于佛法的崇敬,也表现出了他个人对于精神超脱与内在清净的向往。通过这种艺术手法,诗人成功地将礼法门寺真身塔的庄严与个人的心灵追求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远而又宁静的意境。
不详
当时不是不穷奢,民乐升平少叹嗟。
姚宋未亡妃子在,尘埃那得到中华。
有花无酒头慵举,有酒无花眼倦开。
好是西园无事日,洛阳花酒一齐来。
五花密布生门出,三令重宣夙将听。
划地岂能容贼窟,指天不许见妖星。
醪投汉水期分饮,石削巴丘待勒铭。
洗尽甲兵安草木,君山依旧望中青。
慎言浑不畏,忍事又何妨。
国法须遵守,人非莫举扬。
无私仍克己,直道更和光。
此个如端的,天应降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