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侯让所作的《鼎湖》诗,描绘了一幅空灵壮阔的自然景象,充满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深沉感慨。
首句“鼎湖龙去不知秋”,以“龙”象征古代帝王或仙人,言其离去之神秘莫测,仿佛连季节更替都未能察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湖水依然入海流”,虽物是人非,但自然规律依旧,湖水不改其志,奔向大海,暗含了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主题。
“仙杖凌虚嗟帝远”一句,借“仙杖”和“帝远”表达对仙人或帝王的怀念与感叹,同时“凌虚”二字又展现了仙人的超凡脱俗,与人间的渺小形成对比。“鸟号堕地是谁收”则通过鸟鸣声的哀伤,暗示了某种失落或悲痛的情绪,引人深思。
“天空鸥鹭联翩起,波暖鼋鼍赑屃浮”描绘了天空中鸥鹭飞翔的自由与波浪中鼋鼍赑屃(古代传说中的神兽)的悠然自得,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隐含了对人类社会复杂情感的反思。
最后,“西望崆峒重回首,白云千里去悠悠”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对过去的回忆,白云象征着飘逸与自由,千里之外的崆峒山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理想之地。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蕴含了对历史、人生、理想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独特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