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六咏(其一)

手植天随菊,晨添苜蓿盘。

丛长怜夏苦,花晚怯秋寒。

素食旧所愧,长斋今未阑。

殷勤拾落蕊,眼暗读书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亲手种植了天随菊花,早晨还为它们添加苜蓿作为食物。
看着菊花丛长得茂盛,却因夏日炎炎热得可怜;花朵虽美,但到了秋天又怕起寒冷。
过去以素食为愧疚,如今长期斋戒还未结束。
我细心地捡拾地上的菊花瓣,视力模糊,阅读变得困难。

注释

手植:亲手种植。
天随菊:古代诗人陆游的别号,这里代指菊花。
晨添:早晨添加。
苜蓿:一种草本植物,可食用。
丛长:丛生且生长旺盛。
怜:怜悯,感到。
夏苦:夏季的酷热。
花晚:傍晚时分。
怯:害怕。
素食:只吃蔬菜等植物性食物。
愧:感到惭愧。
长斋:长时间的斋戒。
阑:结束。
殷勤:用心尽力。
拾:捡拾。
落蕊:凋落的花蕊。
眼暗:视力模糊。
读书难:看书变得困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寓居六咏(其一)》中的一句,主要描绘了诗人寓居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诗人亲手种植了菊花,每天早晨还会为它们添加苜蓿作为饲料,显示出他对这些植物的细心照料和对自然的亲近。"丛长怜夏苦,花晚怯秋寒",表达了诗人对菊花在夏季漫长而炎热中生长不易的怜悯,以及对秋季到来时菊花可能面临的寒冷的担忧。

"素食旧所愧,长斋今未阑",诗人提到自己过去对于素食有所亏欠,现在通过长期斋戒来弥补,这体现了他的自我反省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最后,"殷勤拾落蕊,眼暗读书难",诗人细致地捡拾菊花凋落的花瓣,但视力不佳却使阅读变得困难,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身体状况的感慨,也寓含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执着。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寓居生活中的闲适与思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寓居六咏(其三)

邻家三亩竹,萧散倚东墙。

谁谓非吾有,时能惠我凉。

雪深闻毁折,风作任披猖。

事过还依旧,相看意愈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寓居六咏(其四)

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

旋叠封根石,能开著子花。

扶持物遂性,缀缉我成家。

故国田园少,何须恨海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寓居六咏(其二)

山丹炫南土,盈尺愧西京。

所至曾无比,知非浪得名。

未须求别种,尚欠剥繁英。

行复春风度,天涯眼暂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寓居六咏(其五)

大鸡如人立,小鸡三寸长。

造物均付予,危冠两昂藏。

出栏风易倒,依草枯不僵。

后庭花草盛,怜汝计兴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