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四山卷

苍峰崔嵬,翠巘巀嶪,阿祖当年手亲叠。

有得必失毁必成,天道往复天心明。

我开我堂酌我酒,蔼蔼岚光映虚牗。

朝对图书夕宾友,杨家子孙千世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杨四山卷中的壮丽景色与深厚人文底蕴。诗人以“苍峰崔嵬,翠巘巀嶪”开篇,生动地勾勒出山峦的雄伟与翠绿,仿佛直接将读者带入那片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之中。接着,“阿祖当年手亲叠”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与自然景观联系起来,暗示着这片土地上曾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有得必失毁必成,天道往复天心明”两句,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这种哲学思考贯穿于整首诗中,使得作品不仅仅停留在对景物的描绘上,更上升到了对生命、时间与存在的深层次探讨。

“我开我堂酌我酒,蔼蔼岚光映虚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开堂设宴的情景,通过“蔼蔼岚光映虚牗”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环境的清幽与雅致,也暗示了诗人的闲适与超然心态。接下来,“朝对图书夕宾友”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社交活动,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

最后,“杨家子孙千世守”一句,既是对杨氏家族世代守护这片山林的赞颂,也是对传承与责任的强调。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收录诗词(1453)

边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市)
  • 生卒年:1476 ~1532

相关古诗词

题刘道行祖母拾禾教子册

朝拾田中禾,暮爇釜下薪。

止愿儿力学,不愁家业贫。

儿生有儿先入官,可随万里居长安。

帝予封章不肯受,却待成名报吾母。

江风吹船南入巴,阿孙奉使儿还家。

拜坟呼母母不语,泪湿秋山空黍花。

形式: 古风

题周道士采苓卷

夫椒山中多老松,白云隐隐盘苍龙。

山人荷钁采苓去,往往仙人松下逢。

仙人本是山人作,山人向来满功课。

句丽勾吴几万里,杏花阴里春风大。

君不见蒲江古井凝绿华,乳婴绠上声唑唑。

长秋道士不入口,放鱼女儿升綵霞。

形式: 古风

题工部李侍郎给饷还朝卷

旄头焰射榆塞红,穹庐夜徙狼山东。

边头十堡九堡空,虎衔髑髅狐啸风。

箭书入奏龙改色,天兵啴啴下西北。

旌纛卷空空宇黑,冬官老臣奉丹敕。

百万刍粮纷崱屴,插羽鸣金捣河碛。

朔方血云蛇火赤,勃勒残兵走无迹。

归来谒帝甘泉宫,手执筹边书一通。

当廷不数搴旗功,呜呼老臣开济忠。

晓日沙堤散朝宴,黄金厩马辉相炫。

道傍观者谁不羡,韩公范老今重见。

形式: 古风

题李客部册为其母受敕焚黄作

峨峨陇门碑,萧萧墓田草。

春卿哭母处,泪尽秋山道。

秋山云黄日脚斜,玄堂寂寂扃土花。

祀筵俎豆杂五鼎,玉文鸾纸明江霞。

月弦张宇登岁矢,二十星霜一弹指。

欲问春卿哭母心,潺湲日夜龙溪水。

水流不复返,母去何时回。

金沙閤珠翠,碧火扬青灰。

断机壁空蛛网窣,捣衣石冷啼蛄歇。

还家何物最堪伤,白发中庭坐明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