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山

东吴水为州,西山兹独秀。

上有百岁松,下有千尺溜。

况当泉石间,野花乱如绣。

顿足忘仆劳,长歌发余陋。

沈沈范公祠,肃肃香火旧。

碑犹巩洛时,寺当风雨后。

乌乎一代尊,庙食今谁守。

寂寞壮士怀,松风动清昼。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陈方的《天平山》诗,描绘了天平山的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首句“东吴水为州,西山兹独秀”,以“东吴”与“西山”对比,突出西山的独特之美,如同在一片以水为界的州中,西山独自展现出其秀丽的景色。接着“上有百岁松,下有千尺溜”,进一步描绘了山上的自然景观,百岁的松树与千尺的瀑布相映成趣,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古老。

“况当泉石间,野花乱如绣”,诗人将视线从高处转向低处,泉石之间,野花盛开,如同绣布一般繁复而美丽,增添了山间的生机与色彩。接下来的“顿足忘仆劳,长歌发余陋”,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喜悦之情,忘记了旅途的劳顿,情不自禁地放声歌唱,抒发了内心的豁达与自由。

“沈沈范公祠,肃肃香火旧”,转而描述了山中的人文景观——范公祠,香火不断,显示出人们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怀念。接下来的“碑犹巩洛时,寺当风雨后”,通过碑文和寺庙的状态,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最后,“乌乎一代尊,庙食今谁守”,诗人感叹一代尊贵的人物如今庙宇无人守护,流露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而“寂寞壮士怀,松风动清昼”,则以壮士的怀想与松风的吹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之间深刻联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沉的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36)

陈方(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灵岩山

客吴十五载,始上灵岩山。

入门地如削,凭轩绝跻攀。

孰云念乡国,不复忧险艰。

回首楚与越,茫茫一气间。

向来朝会时,自谓吞百蛮。

焉知王气衰,空忝禅栖閒。

山川自潇洒,木石饶斓斑。

俯仰万里外,浩歌风雨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羊肠岭

迢迢羊肠北,山深日当午。

道傍多奇石,百态不受侮。

高或如飞龙,低或如踞虎。

岌嶪积铁间,参差意无迕。

仆夫如怪我,疾行齐过弩。

匆匆莫辞劳,悄悄愧不羽。

野果缀微殷,春泉流乱乳。

焉知下山时,凄迷更何许?

形式: 古风

涵虚阁

高标何崔嵬,结搆苍崖上。

群山如儿孙,罗列皆北向。

势入五湖小,气敌万夫壮。

想当全胜时,自足恃保障。

登之尚心怀,却倚独惆怅。

远近互出没,风霭相摩荡。

草木乱如云,乾坤悄孤望。

矫手不成翔,无从挽尘鞅。

形式: 古风

题宣和所制赤驹图

房星委地生神□,众马不得相俦匹。

千里风轻白玉蹄,平渊春浴丹砂质。

自从长养入天闲,振鬣常陪乘舆出。

未知赴敌见戈矛,所惯承恩闻警跸。

嘶当落日近尊严,气抹长林动萧瑟。

不惭刍豆饱微躯,尚觊朝家三品秩。

宣和殿里图书□,亲见圉人事爬栉。

当时青海九万馀,未有一匹当宸笔。

临轩睥睨迥出群,落纸须臾?奔逸。

内侍传宣赐近臣,再拜奎光欲腾室。

秋深沙苑多蒺藜,夜半河南吹觱栗。

已诏民间置牧地,如此龙媒敢轻失。

青城道上尘眯人,六宫粉黛无精神。

此时此马□□□,□□□□□不能。

追随天子向南去,哀哉委骨俱蒙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