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其十三)丁卯七夕

今年七夕,新秋三日,已觉凉生院宇。

吾乡风物胜他乡,那更著、莱衣起舞。

泛槎经岁,分钗半夜,往事流传千古。

独怜词客与诗人,费多少、闲言泼语。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翻译

今年的七夕节刚过,新秋才过了三天,已经感觉到庭院里的凉意了。
我的家乡的景色比其他地方都要美,更何况是在这样的夜晚,穿着轻薄的莱衣跳舞呢。
漂泊在外一年,连带着那分钗的记忆,过去的时光流传至今。
特别同情那些词人和诗人,他们耗费了多少闲言碎语啊。

注释

七夕: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农历七月七日,又称乞巧节。
新秋:指刚刚开始的秋季,不同于初秋或晚秋,是初秋的初期。
莱衣:古代妇女夏天穿的轻薄衣服,这里代指轻盈的衣裳。
泛槎:古代传说中乘木筏渡天河到仙界的活动,象征漂泊或旅行。
分钗:古代女子首饰,常用来象征分离或怀念之情。
词客:指擅长写词的人,如词人、词作者。
闲言泼语:指无意义或无聊的闲话,贬义词,形容浪费口舌。

鉴赏

这首宋词《鹊桥仙·其十三》是郭应祥在丁卯年七夕节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风物的怀念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开篇"今年七夕,新秋三日,已觉凉生院宇",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清凉,暗示着时光流转,节日氛围中透出一丝淡淡的离愁。接着,词人通过"吾乡风物胜他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认为故乡的景色和风俗比他处更为动人。

"那更著、莱衣起舞",莱衣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女子的盛装,词人感叹即使身在他乡,也无法再现那种穿着华丽衣裳欢庆七夕的情景,流露出对往昔欢乐场景的向往。"泛槎经岁,分钗半夜",借典故表达岁月如梭,曾经的月下盟誓和分离之痛历历在目,成为永恒的记忆。

最后两句"独怜词客与诗人,费多少、闲言泼语",词人感慨自己作为词人和诗人,常常因为创作而被他人评说,饱受闲言碎语,暗含了对自己职业的无奈和对清誉的渴望。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反思。

收录诗词(128)

郭应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二二四年前后在世]字承禧。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间进士。官楚、越间。其他事迹不可考

  • 籍贯:临江

相关古诗词

鹊桥仙(其三)甲子七夕

金风淅淅,银河耿耿,七夕如今又至。

人间唤作隔年期,但只似、屈伸指臂。

罗花列果,拈针弄线,等是纷纷儿戏。

巧人自少拙人多,那牛女、何曾管你。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踏莎行(其四)

明月清风,绿尊红袖。厌厌夜饮胜如昼。

虽然文字有馀欢,也须闲把笙歌奏。

十雨如期,三秋届候。去年丰稔今年又。

东阡西陌稼如云,笑他齐量区兼豆。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一)

鹗离风尘,燕辞门户。翩然举翮轻飞去。

当初自恨探春迟,而今岂解留春住。

花不重开,萍难再聚。垂杨只管牵离绪。

直饶云雨梦阳台。梦回依旧无寻处。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七)乙巳正月二日雪

春已经旬,历方换岁。六花依旧来呈瑞。

细思残腊与新年,一般清绝元非二。

宿麦连云,遗蝗入地。坡仙有句谁能继。

元宵此去日无多,会看霁色生和气。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