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病餐毒药访良医,医使元餐药治之。
病去药回滋味别,舌头具眼者方知。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法泰所作的《颂古四十四首》中的第十七首。诗中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比喻佛法与修行过程。诗人将疾病比喻为内心的困扰或迷惑,而"毒药"则象征着错误的认知或消极的情绪。"良医"暗指佛法或高明的导师,他们以佛法作为"药"来治疗心灵的疾病。"元餐"可能是指最初的觉醒或对佛法的根本理解。
"医使元餐药治之"表达的是通过佛法的教诲和实践,使人心灵得到净化和疗愈。"病去药回"意味着问题解决后,佛法的智慧如同药物回归,带来的体验和领悟有所不同。最后两句"滋味别"和"舌头具眼者方知",形象地描绘了只有真正理解和体验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佛法带来的独特韵味和智慧。
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注重实践和体验的修行方式,以及佛法对于个人内心世界的深远影响。
不详
等闲施设岂徒然,平地波澜欲浸天。
更向胡梯敲数下,免教失脚堕黄泉。
宗师垂手贵天真,肯事雕虫篆刻新。
只向平田浅草处,等闲推出玉麒麟。
试问田中有几人,插锹叉手意分明。
可怜不逐南山去,撒手归家罢问程。
朱沙镜里开颜笑,白玉盘中展脚眠。
大抵人生难得共,得团圆处且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