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寺簿暇日出郊按视贡院安养院漏泽园南教场饭于花药寺用韦苏州韵赋诗

使君抱孤韵,胜日成独游。

聊循七里郭,一赏千林秋。

射圃既徘徊,泽宫重咨畴。

孰生病我疗,孰死骨我收。

遐观兴未穷,小憩山更幽。

昔人事登览,不惮道里悠。

而我缚微官,抗尘苦淹留。

何当奉杖屦,崇论排田驺。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寺簿在闲暇之日外出郊游的情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思考,以及对社会事务的关注与责任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官场束缚的无奈与渴望自由的心声。

首句“使君抱孤韵,胜日成独游”,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出游的背景,使君(官员)在美好的日子里独自游览,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雅致与孤独感。接着,“聊循七里郭,一赏千林秋”描绘了诗人沿着七里长的城墙漫步,欣赏着满眼的秋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享受。

“射圃既徘徊,泽宫重咨畴”则转向对社会事务的关注,射圃与泽宫分别代表了军事训练场所和祭祀场所,诗人在这里徘徊思考,体现了其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接下来的“孰生病我疗,孰死骨我收”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他自比为医生,愿意救助那些生病的人,收殓那些逝去的生命,展现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遐观兴未穷,小憩山更幽”则描绘了诗人继续探索自然的奥秘,即使在短暂的小憩中,也能感受到山间的宁静与美丽。最后,“昔人事登览,不惮道里悠”通过引用古人登山远眺的例子,表达了对过去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衬出自己当前被官职束缚的无奈。

“而我缚微官,抗尘苦淹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他被微小的官职所束缚,无法摆脱世俗的尘嚣,只能暂时停留。最后,“何当奉杖屦,崇论排田驺”表达了诗人对未来自由生活的憧憬,希望有一天能放下官职的束缚,与志同道合者共商大事,远离官场的喧嚣。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更有对个人自由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25)

程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为朱熹门人,潜心理学,是程朱学派的重要学者。十四年又暂代石鼓书院山长,以宣扬朱子张子之学为要务,一时“士友云集,登其门者,如出晦庵之门”(清康熙《衡州府志》)。在衡期间留有题咏石鼓诗若干首,旧志收录4首。曾为衡阳花药山杜(甫)黄(庭坚)二公祠作记,并编纂首部《石鼓书院志》(后散失)。后任卢陵录参,以伪学去官。著有《克斋集》

  • 字:允夫
  • 籍贯:南宋婺源(今属江西省)
  • 生卒年:1184

相关古诗词

余季行肯堂

天地有常运,成功须四时。

敛藏苟不至,生养犹浪施。

而况结夏屋,岂伊一人为。

向非来者贤,俯仰成弃基。

余氏本望族,旧业祖所贻。

流光被累叶,衍也复嗣之。

华堂小荒茀,新筑俄翚飞。

老木傲风烟,脩篁拂云霓。

连峰累奇石,一镜开清池。

窗閒编简横,门外尘鞅希。

封胡几男子,晨夕相追随。

步趋朱与张,谈笑书与诗。

宁复绮纨习,所期君子归。

青桐韩家树,丹桂窦氏枝。

它年定俪美,吾言岂君欺。

形式: 古风

次韵张顺之见寄

诗翁老去百年灰,皮肤剥落真实在。

诛茅筑室傍幽林,泉石烟云动光彩。

酸寒不作郊岛态,尚友渊明向千载。

但欣妙语笔端生,不管流年暗中改。

邻家有景借脩竹,野径无风馥芳茝。

人嫌柴门雀可罗,自倚奚囊富成海。

我闻公名嗟已久,向风每恨平生昧。

袖诗过我岂宜蒙,公才较丕几十倍。

要从柳州斗雅健,未许公羊誇辨裁。

别来又见秋风高,抵掌论文几时再。

尊中绿酒已堪酌,篱下黄花行可戴。

幸无俗物恼幽人,祇可剧谈佳客对。

方侯况是社中酒,辨舌澜翻似秦代。

公来当为折简呼,园有佳蔬更同采。

雅集何须画作图,风流自可追前辈。

形式: 古风

赠写真方处士

世久无绝艺,斯人妙丹青。

时将好东绢,貌彼神与形。

悠然意象会,转转毛骨生。

或濯若春柳,或清如壶冰。

或耸千丈壑,或森武库兵。

妍媸有真鉴,抑扬无遁情。

楚相欲谈笑,中郎存典刑。

斯人胸次奇,不以艺自名。

逍遥万物閒,非俗仍非僧。

游戏于笔端,遂尔造其精。

殊非学可致,要是天与能。

待诏集金马,功臣图景灵。

渠当自致此,胡为老沈冥。

形式: 古风

留别处州陈舜卿教授以笔赠之

中岁探至道,颇欲齐得丧。

偶然遇逆境,又尔起诸妄。

贤哉陈夫子,胸次甚夷旷。

警我以微言,恐我犹事障。

嗟我与夫子,少长异州党。

倾盖逆旅中,谈笑便抵掌。

谁言江浙远,嗜好无异尚。

我虽谬涉世,途穷理归鞅。

而君方朝天,高论献忠谠。

赠君秋兔毫,聊以代杯盎。

勿云管城子,未有食肉相。

当知中书君,日侍九天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