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

六籍燃除士不磨,骊山如此盗兵何。

五陵珠玉归人世,却为诗书发冢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翻译

焚烧典籍后士人不再受教化,面对骊山宝藏盗贼又如何抵挡?
原本属于五陵贵族的珠宝玉石流入民间,却是因为对诗书的热爱才导致古墓被盗掘频繁。

注释

六籍:古代的儒家经典书籍。
燃除:焚烧。
士:读书人。
磨:教化,砥砺。
骊山:秦始皇陵。
盗兵:盗贼和军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这里泛指贵族陵墓。
珠玉:贵重的珠宝和玉石。
归人世:流入民间。
却:反而。
诗书:诗经和尚书等儒家书籍。
发冢:挖掘坟墓。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诗中“六籍燃除士不磨”一句,指的是朝廷为了巩固统治,对于儒家经典进行修改和删减,以控制思想,限制学者思考,这种做法被王安石批评为是对文化传承的摧毁。而“骊山如此盗兵何”则暗指当时军政混乱,边疆不稳,国力耗损。

接下来的“五陵珠玉归人世”一句,五陵指的是汉代高官贵族的墓地,而珠玉常用来比喻珍贵之物,这里可能象征着文化遗产或人才。诗人感叹这些珍贵之物原本应属于民间,却因为权力斗争和社会动荡而被埋藏。

最后“却为诗书发冢多”表达了诗人对当时风气的不满,人们为了寻找墓葬中的宝物,不惜挖掘古墓,这种行为既破坏了历史遗迹,也反映出社会伦理的失衡。王安石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他对于文化传承、社会秩序和道德价值观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依倚秋风气象豪,似欺黄雀在蓬蒿。

不知羽翼青冥上,腐鼠相随势亦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偶书

穰侯老擅关中事,长恐诸侯客子来。

我亦暮年专一壑,每逢车马便惊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偶书

雄也营身足,聃兮误汝多。

捐书知圣已,绝学奈禽何。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

偿薛肇明秀才桤木

濯锦江边木有桤,小园封植伫华滋。

地偏或免桓魋伐,岁晚聊同庾信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