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呈所知

十年流落赋归鸿,谁傍昏衢驾烛龙。

竹屋乱烟思梓泽,酒家疏雨梦临邛。

千年别恨调琴懒,一片年光览镜慵。

早晚休歌白石烂,放教归去卧群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十年漂泊如归鸿,无人陪伴在昏暗的街道上驾车前行。
身处竹屋,烟雾缭绕,思念梓泽;酒家雨夜,梦中又回到了临邛。
长久分离的愁绪让弹琴都懒散,面对流逝的岁月,照镜子也觉得疲惫。
总有一天,不再歌唱那已磨损的白石,任由我回归山林,躺卧在群峰之间。

注释

十年:形容时间长。
流落:漂泊,流离失所。
赋归鸿:比喻自己像归雁一样漂泊。
昏衢:昏暗的道路。
驾烛龙:驾车前行,烛龙象征孤独。
竹屋:简陋的竹制房屋。
梓泽:地名,可能指思念的地方。
疏雨:稀疏的雨点。
临邛:古代地名,这里代指故乡。
千年别恨:长久的离别之苦。
调琴懒:弹琴的心情懒散。
览镜慵:看镜子也感到疲倦。
早晚:早晚有一天。
白石烂:比喻岁月流逝,白石磨损。
放教:任凭,让。
群峰:众多的山峰。

鉴赏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诗人谭用之的作品,名为《感怀呈所知》。诗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慨叹。

“十年流落赋归鸿,谁傍昏衢驾烛龙。”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时光流逝、人事沧桑的情景。十年的岁月如同流水般逝去,而诗人却只能空留一份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好像归来的鸿鸟一般。昏衢即指暮色中的街道,烛龙则是一种古代车辆的装饰,此处形容夜晚有人驾车而过,但那人并非诗人所期待的人物,这里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失落感。

“竹屋乱烟思梓泽,酒家疏雨梦临邛。” 这两句则是对故乡的怀念。竹屋即指简陋的居所,乱烟表明生活的萧瑟;思梓泽则是诗人心中对于美好往事的追忆。而“酒家”则是诗人寄寓之地,“疏雨梦临邛”则是说在细雨绵绵的夜晚,诗人做着关于故乡(临邛)的梦,这里透露出诗人的乡愁。

“千年别恨调琴懒,一片年光览镜慵。”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力感。千年的离别之情,如同调琴一般,虽然心中充满了情感却又无从表达,只能感到懒散和不耐烦。一片年光即是岁月如梭,览镜则是审视自己的容颜,这里的“慵”字表现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悲哀。

“早晚休歌白石烂,放教归去卧群峰。”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与归隐之意。白石烂即是指月下的白石发出了亮光,这里象征着诗人在夜晚的寂静中寻找内心的平和。放教归去,卧群峰,则是说诗人决定放弃世俗的纷争,返回大自然之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栖身之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归隐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45)

谭用之(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赠索处士

不将桂子种诸天,长得寻君水石边。

玄豹夜寒和雾隐,骊龙春暖抱珠眠。

山中宰相陶弘景,洞里真人葛稚川。

一度相思一惆怅,水寒烟澹落花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流水物情谙世态,落花春梦压尘劳。

织槛锦纹苔乍结,堕书花印菊初残。

光阴老去无成事,富贵不来争奈何。

眠云无限好知己,应笑不归花满樽。

形式:

大言诗

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

蓬莱信道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云外星霜如走电,世间娱乐似抛砖。

形式: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