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种木必培根,清流必澄源。
根源得其理,流末乃可言。
圣贤本始务,条达盖自然。
时俗枝委求,持操空尔烦。
存存此成性,道义斯其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沈的《古意二首(其二)》。诗中以种树为喻,强调事物的根本与源头的重要性。"种木必培根,清流必澄源",意思是说种植树木必须稳固根基,清澈的流水源于源头的清洁。接着,诗人指出只有找到事物的根本原理,后续的发展和影响才能说得通。"根源得其理,流末乃可言",表达了这个观点。
诗人进一步将这一道理引申到圣贤的教诲和道德修养上,认为圣贤的初衷和行为准则,如同树木的生长规律一样,自然流畅,无需过多的外在约束。然而,世俗之人往往只关注表面的枝节,忽视了根本的道德操守,这只会徒增烦恼,无法真正实现内心的修养。最后,诗人强调保持本性,遵循道义,才是进入智慧之门的关键。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劝诫人们要注重内在的修养,把握事物的根本,而非仅追求表面的繁复。
不详
古人不可见,末习徒纷然。
精微固难知,论议胡尔偏。
郢曲听者谁,巴唱和乃千。
世道既若兹,淳风何当还。
矫矫且自强,天运终来旋。
人心具天德,气禀有昏明。
学以致其知,善恶义乃陈。
恶既在必去,善即在持循。
知之虽曰至,行之贵乎诚。
念虑或未实,覆护寻亦生。
遂令负初心,怛焉愧于人。
君子必谨独,暗室十目瞋。
毫釐不苟徇,隐微常战兢。
好恶慊于己,择言无在身。
由中以达外,万善皆精纯。
大书毋自欺,高斋扁新名。
居常目在是,以况汤盘铭。
畏暑懒出户,息心聊罢诗。
诸公旧有作,其意已无遗。
岭表经行处,贤阙扣见时。
悠然皆往事,勉务日新期。
秋风日日吹芳草,山北山南迹如扫。
江梅一夜暗将春,疏影横斜水边道。
道逢驿使江南归,袖中袖出天香老。
英姿独步霜雪中,清癯只为风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