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挽谢迭山张孝忠诗三首(其一)挽谢迭山

潮遏钱塘王气收,两宫北去竟谁留。

褰旗独倡勤王义,当轴曾无负国羞。

幽愤千年遗涕泪,孤忠七日死拘囚。

江东十问今犹在,可惜英雄志不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俨为追悼南宋抗元名臣谢迭山所作。诗中通过对谢迭山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赞美,表达了对这位忠诚爱国者的深切哀思和惋惜之情。

首联“潮遏钱塘王气收,两宫北去竟谁留”描绘了谢迭山在南宋末年,面对元军南下,力挽狂澜,但最终未能阻止南宋朝廷北迁的历史场景。钱塘江潮水仿佛也感受到了局势的严峻,停止了前进,暗示着南宋王气的衰败。两宫北去,象征着南宋政权的转移,却无人能挽留,暗含了对南宋覆灭的无奈与悲痛。

颔联“褰旗独倡勤王义,当轴曾无负国羞”赞扬了谢迭山在危难之际,独自倡导勤王之义,以身许国,没有辜负国家的信任与期望。褰旗,即举旗,表示起兵或行动,这里指谢迭山的英勇行为。勤王义,即尽力拯救君王,恢复王室的意思。当轴,比喻居于要职,此处指谢迭山在国家危难时刻的重要角色。这两句高度评价了谢迭山的忠诚与勇敢。

颈联“幽愤千年遗涕泪,孤忠七日死拘囚”进一步抒发了对谢迭山遭遇的同情与哀悼。千年之后,人们仍能感受到他心中的悲愤与泪水,他的孤独忠贞在七日的拘囚中得到了体现。这不仅是对谢迭山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南宋末年忠臣命运普遍悲剧的反思。

尾联“江东十问今犹在,可惜英雄志不酬”表达了对谢迭山未完成的事业的遗憾。江东十问,可能是指谢迭山在临终前提出的十个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后世的期待。然而,英雄的壮志未能实现,令人惋惜。

整首诗通过历史背景的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谢迭山的忠诚、勇敢和悲剧命运,同时也表达了对南宋末年忠臣命运的深刻同情和对历史悲剧的沉思。

收录诗词(590)

胡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追挽谢迭山张孝忠诗三首(其二)挽张孝忠

得脱鲸鲵遂突围,驱驰不解战时衣。

此身报国心常在,远道投人事已非。

一旅奋戈犹敌忾,二龙浮海竟何依。

当时阃帅忠贞士,誓死同归志不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追挽谢迭山张孝忠诗三首(其三)赋孝烈桥

父死家亡母自经,可怜形影独娉婷。

奁金尽散桥初就,旅榇无归泪辄零。

自分寒流沉白璧,谁从夜月见辎軿。

一门三节人间少,安得穹碑与勒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阅文山集谩述二首(其一)

誓死成仁永不忘,勤王发愤更鹰扬。

虞渊日落山河惨,吴苑春归草木长。

万里羁囚抛骨肉,百年忠义见文章。

可怜有客王炎午,生祭临风泪几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阅文山集谩述二首(其二)

二龙南去海茫茫,社屋寒来雁叫霜。

万死搴旗还举义,千金脱险竟浮洋。

都城不泯忠臣祀,国论犹传政事堂。

志士悲歌多感慨,后人谁识谢翱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