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想入漳潮境,牙旗夹路红。
帝方忧瘴俗,君可惠清风。
海有沉珠户,岩无斲砚工。
它年循吏传,要杂古人中。
此诗描绘了作者对郑端州离别时的深情赞美和对其清廉品格的期待。开篇“想入漳潮境,牙旗夹路红”两句,通过漳河滚滚波涛与鲜红的牙旗紧贴道路的情景,展现了郑端州将要进入的官场环境和他的威仪气势。
接着,“帝方忧瘴俗,君可惠清风”表达了作者对郑端州能够以清廉之风惠泽百姓、缓解民间疾苦的期望。这里,“帝方”指朝廷,对民生疾苦感到忧虑,而“君可惠清风”则是希望郑端州像一阵凉爽的清风,为民众带来舒适。
第三句“海有沉珠户,岩无斲砚工”通过对比海中的沉珠(珍贵之物)与山中缺乏雕刻砚台的匠人,暗示郑端州如同那珍贵的沉珠,是难得的人才,而山中虽有美石,却无巧手可雕琢其用。
最后,“它年循吏传,要杂古人中”则表达了作者对郑端州将来能像往昔清廉官员一样,被历史所记载和赞誉的预期。"它年"指的是过去的年代,而"循吏传"则是指那些循规蹈矩、公正无私的官员,"要杂古人中"意味着郑端州将会在这些古代清官中占有一席之地。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送别之情谊浓烈,而且对郑端州的品格和未来有着极高的评价。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早钦世德如龙虎,晚挹英标亦凤麟。
重浚陂塘今长古,不私风月肯分人。
衮衣国既归真宰,珠履君应作上宾。
洛社诸贤问村叟,暮年已饰太丘巾。
翻经岩电眼,竖拂海潮音。
暂卓飞空锡,坚辞布地金。
忉忉菩萨语,切切老婆心。
明日入山去,城中何处寻。
昔委荆榛谁起废,今增轮奂不为奢。
微神通力营经藏,须海潮音转法华。
况有紧帮王打供,岂无长者子倾家。
此行非作衣钵计,饶益尤多等算沙。
虞翻骨体素多屯,垂老遭逢白发新。
岂有一辞裨衮斧,亦无三制报丝纶。
孤臣命薄难谐世,明主恩深欠杀身。
不道归田无以报,暮年长作祝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