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黄汝器与君谟唱和三首(其一)

饮量平吞叔度陂,宣城风月旧相知。

雪霜欺客凋新鬓,珠玉投人出好诗。

门对洞庭书满架,饮翻云梦酒盈卮。

江城少驻还乡棹,一伴山翁醉习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我饮酒的豪情能比得上东坡,宣城的风月是我旧时的知己。
寒霜冷雪摧残着旅人的新鬓发,我把珠玉般的诗篇赠予他人。
家门前面对着洞庭湖,书架上堆满了书籍,我畅饮着云梦间的美酒。
在江城稍作停留,我要乘船返回故乡,与山翁一同在习池边醉饮。

注释

饮量:饮酒的豪情。
叔度陂:指东坡,苏轼的别号。
宣城风月:宣城的美好风景和月色。
相知:旧相识。
雪霜:寒冷的天气。
凋:使凋零。
新鬓:新生的鬓发。
珠玉投人:比喻把好的诗文赠予他人。
门对:正对着。
洞庭:洞庭湖。
书满架:书架上堆满了书。
饮翻:畅饮。
云梦: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酒盈卮:酒杯斟满。
江城:江边的城市。
少驻:短暂停留。
还乡棹:回乡的船只。
习池:地名,在安徽宣城,有习池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次韵黄汝器与君谟唱和三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寄托,以及他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饮量平吞叔度陂,宣城风月旧相知。" 这两句开篇便以饮酒为背景,设定了一种亲切而悠然的情境。“叔度陂”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自然景观或地名,而“宣城风月”则是对宣城一带风光的概括,用来表达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熟悉和情感上的依恋。

"雪霜欺客凋新鬓,珠玉投人出好诗。" 这两句描写了初冬季节的景象。“雪霜欺客”可能是指轻薄的雪花或霜花落在客人的头发上,使得头发看起来像是被雪霜覆盖了一般,形容岁月的流逝和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接着,“珠玉投人出好诗”则是用来比喻诗人之间相互赠答佳作,如同珍贵的珠玉一般,是对友谊和文学创作的一种赞美。

"门对洞庭书满架,饮翻云梦酒盈卮。"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艺术追求。“门对洞庭”可能是指诗人居住的地方正对着著名的洞庭湖,这里“书满架”则显示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收藏。而“饮翻云梦酒盈卮”则表达了诗人在饮酒中寻找灵感,创作出美妙的文学作品。

"江城少驻还乡棹,一伴山翁醉习池。"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理想。“江城少驻”可能是指诗人在外漂泊多年,终于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去。而“一伴山翁醉习池”则形容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与山野间的一位老翁一起享受着田园生活的乐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友情和文学创作的赞美,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斯举送岩桂新酿

丛桂仙君子,小山幽处芳。

□□□鄙素,汉殿略涂黄。

有客怜衰病,新醅许撇尝。

并将尘外物,助我北窗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江亭别故人

津亭把酒燕西东,无复馀花一点红。

农事一春荒积雨,长淮千里驾东风。

休谈世事循环外,且寄骚愁醉眼中。

船鼓已鸣篙缆起,客行何事亦匆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竹堂

谁道清贫守冷官,绕家十万翠琅玕。

直应流水深相与,不待清风已自寒。

学得凤鸣真自许,化成龙去不终蟠。

知君何世无来者,可是王郎独与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老舅寓陈诸况不能尽布以二诗代书得閒为和佳也(其二)

浮生已老付悠悠,未免饥寒目下忧。

全仗黄庭能却老,那堪白发更悲秋。

所欣耳界常清净,渐放心君得自由。

垒块苦消消未尽,每逢风月亦閒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