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舅寓陈诸况不能尽布以二诗代书得閒为和佳也(其二)

浮生已老付悠悠,未免饥寒目下忧。

全仗黄庭能却老,那堪白发更悲秋。

所欣耳界常清净,渐放心君得自由。

垒块苦消消未尽,每逢风月亦閒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一生忙碌已成过往,眼前仍为温饱忧虑。
全靠黄庭秘术抵抗衰老,哪堪白发丛生又逢秋意。
欣喜的是耳边常有宁静,渐渐放下心事,获得自由。
堆积的烦恼难以消除,即使在风花雪月时也充满闲愁。

注释

浮生:一生。
悠悠:长久、无尽。
未免:难免。
饥寒:饥饿和寒冷。
目下:眼前。
黄庭:道教典籍,这里指修炼以求长生的秘术。
却老:抵抗衰老。
那堪:怎能忍受。
白发:白发,象征衰老。
悲秋:因秋天的凄凉而感伤。
耳界:听觉世界。
清净:安宁、平静。
放心君:放开心灵的你。
自由:心灵的解脱。
垒块:堆积的忧愁或烦恼。
消消:逐渐消减。
风月:自然景色,代指美好的时光。
閒愁:闲散的愁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耒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浮生已老付悠悠”描绘出诗人对自己生命如同流水般逝去的感受,而“未免饥寒目下忧”则表现了他对于物质困境的担忧。

接着,“全仗黄庭能却老, 那堪白发更悲秋”中的“黄庭”指的是道教的修炼之地,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希望通过道法来延缓时光流逝和衰老,但即便如此,也无法挽留白发带来的秋意萧索。

而在“所欣耳界常清净,渐放心君得自由”中,诗人似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开始接受并享受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

最后,“垒块苦消消未尽,每逢风月亦閒愁”则透露出尽管物质生活上的困顿还未完全消除,但每当遇到佳节或美好景致时,诗人仍旧会感到一种闲适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在晚年对于生命、时间、物质和精神之间关系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耒将之临淮旅泊泗上属病作迎候上官不敢求告比归尤剧疏拙无以自振但自悯叹耳

谋身不解免飘蓬,零落孤舟西复东。

双鬓虽青应早白,病颜更醉不成红。

崎岖避俗人难合,憔悴多愁疾易攻。

莼菜碧鲈秋正美,步兵终欲向江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自巴河至蕲阳口道中得二诗示仲达与秬同赋(其二)

浩浩浑流卷白沙,中流鼓棹四无涯。

喜逢山色开眉黛,愁对江云起炮车。

雨足郊原丰稻菽,日斜鸥鹭满蒹葭。

长年怕作扁舟客,赖有高谈一笑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其八)

紫蟹双螯荐客盘,倾来不觉酒壶乾。

雨多泽国蒲鱼美,秋至楚天风露寒。

老去论交嗟我晚,尊前一笑忆君欢。

红莲幕下无书檄,剩寄新诗满卷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其七)

二年海角寄东城,岁久移居亦有情。

去路山川嗟我远,旧时风月为谁清。

一廛受地今难继,三径怀归久欲耕。

何日山林有茅屋,百年无复问功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