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贤墓

五人墓畔一抔土,尚有残碑留废圃。

其人更在五人前,一样英名照千古。

相传有明万历中,织造太监来孙隆。

六门税吏虎而冠,诛求不顾闾阎空。

葛将军,真铁漠,蕉扇一挥吴市乱。

老拳毒手各争雄,霹雳青天狐鼠窜。

束身归罪官吏愁,锒铛掷地寒飕飕。

男儿死耳复何恨,含笑愿从要离游。

戴吾头来竟不死,从此义声动吴市。

后来颜马沈杨周,五人乃是闻风起。

我寻五人墓,因至将军坟。

当时国事何纷纷,赤丸斫吏固恶俗,铜山破贼真奇勋,斯人不愧称将军。

山塘七里烟波活,芳草离离埋侠骨。

后人倘访五人碑,无忘有此一条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俞樾所作的《葛贤墓》,通过对葛贤墓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明朝英雄的敬仰和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诗中首先提到五人墓边的葛贤墓,暗示葛贤的英雄事迹与五人有相似之处,都留下了千古英名。接着叙述了葛贤的故事,他如同葛将军般英勇,挥扇平定吴市之乱,面对强权毫不畏惧。他的牺牲让官吏胆寒,百姓为之振奋,他的义举激发了更多人的反抗精神。

诗中还提到了明朝万历年间的社会动荡,葛贤以铜山破贼的壮举,与那些贪官污吏形成了鲜明对比,被尊称为“将军”。诗人感慨山塘周围的生机勃勃,正是为了衬托出埋藏在地下的英雄之骨。最后,诗人提醒后人勿忘葛贤的事迹,尤其是那块记载其功绩的五人碑。

整首诗通过叙事和抒情,赞扬了葛贤的英勇和正义,同时也揭示了历史背景下民众的觉醒和抗争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齐物诗(其一)

茫茫沧海几生尘,世事何劳苦认真。

仙佛总须随处尽,蚊虻也得逐年生。

形式: 七言绝句

齐物诗(其二)

万人如海浩无边,身作飘飖不系船。

相守百年都是梦,偶同一饭莫非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齐物诗(其三)

休将憔悴感生平,眼底荣枯颇不惊。

万蜡高烧终是夜,一灯孤对也能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齐物诗(其四)

莫与痴人细较量,吾生何处不徜徉。

出门一步即为远,作客十年未是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