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空兄(其二)

衲僧杖子天然别,千里万里一条铁。

点著闽山即便回,敢保老兄犹未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屑]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汇和形象,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勉励。"衲僧杖子天然别",开篇即以“衲僧”指代僧侣,以“杖子”象征修行之路,暗示空兄作为僧人,其修行之道与众不同,蕴含着独特的智慧与坚韧。"千里万里一条铁",进一步强调了修行之路的漫长与坚定,如同铁一般坚韧不拔,无论路途多么遥远,都需持之以恒。

"点著闽山即便回",这里的“点著”可以理解为触动或激发,意味着只要触及内心的某个关键之处,就能引发深刻的变化。"闽山"则可能象征着修行的艰难与挑战,而“即便回”则表达了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能迅速调整,回归正道的决心。这句诗既是对空兄个人修行状态的肯定,也是对其在面对挑战时能够迅速调整、保持正念的期许。

"敢保老兄犹未彻",最后两句则是对空兄的鼓励与期待,诗人相信空兄的修行还未达到彻底的境界,仍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领悟等待着他去探索。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寄寓了对他人成长与进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既展现了对友人个性与修行状态的洞察,也传递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体现了宋代禅诗中常见的对自我超越与精神成长的追求。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灵石赋顽庵(其一)

道人杨歧五世孙,曾持鈯斧开云门。

属时多艰众且去,百折午摧君独存。

住庵了却行脚债,随缘混入众生界。

和泥合水二顷田,接待方来一茎菜。

我初北归先过君,彼此老大言无文。

长年听法庵外石,永日不藏岩上云。

莫嫌家风四立壁,应用河沙体坚密。

客来有以顽自疑,五问道人三不知。

形式: 古风

过灵石赋顽庵(其二)

学顽未到顽之孙,再拜顽庵求入门。

当时此老有何说,火后茎茅今尚存。

人贫信是思旧债,一饭重寻香积界。

堂上未瞻痴绝翁,溪头已见随流菜。

惟顽显顽分不分,以水投水无留文。

地炉火暖坐自睡,金博朝参寒起云。

与君相个君莫逆,向来不疏今不密。

明朝山住云自飞,后会有无俱不知。

形式: 古风

乱后入黄龙途中示道伴

羯胡如鬼马如风,雪刃纵横到处空。

生死路头君自看,活人全在死人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送川觉

鲤鱼山,赤梢鲤。辰锦砂,未为比。

吸尽九脉泉,透出三峡水。

上得百尺竿,堕在齑瓮里。

桃花浪急禹门高,雷动不惊争奈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