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长文给事挽诗(其二)

大才深结九重知,亲洒宸章出禁闱。

壶遂暮年非不遇,谢公雅志或相违。

虎龙倍觉钟山重,龟鹤还从蜀道归。

故吏门生半天下,空垂老泪一沾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才华横溢之人深得高层赏识,亲自书写诏书走出皇宫
晚年虽有机遇,但与谢公的高尚志向有时不符
如虎似龙的壮志更加感到钟山之重,龟鹤也选择返回蜀道
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却只能独自垂泪,衣襟尽湿

注释

大才:非常有才能的人。
九重知:高层的赏识和理解。
宸章:皇帝的诏书。
禁闱:皇宫。
壶遂:指诗人自己,这里可能暗示晚年。
非不遇:并非没有遇到机会。
谢公:指谢安,以其雅志著称。
相违:不符合,违背。
虎龙:比喻豪情壮志。
钟山:南京的别称,这里可能象征地位或责任。
蜀道:蜀地的道路,这里可能象征归乡之路。
故吏:过去的下属官员。
门生:弟子或学生。
半天下:遍布全国各地。
空垂老泪:徒然垂下老年的眼泪。
一沾衣:衣襟被泪水打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为胡长文给事所作的挽诗第二首,表达了对胡长文晚年际遇和雅致志向的感慨。首句“大才深结九重知”赞扬了胡长文的卓越才能和朝廷高层的认可,暗示他深受皇帝的信任。次句“亲洒宸章出禁闱”描绘了他直接参与皇家文书创作的荣耀,显示出他的地位和才华。

“壶遂暮年非不遇”借用壶遂的典故,壶遂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贤臣,此处暗指胡长文虽然晚年仍有重要职务,但可能感叹未能如壶遂般得到更好的施展。接下来,“谢公雅志或相违”提到谢公,即东晋名臣谢安,意指胡长文的高尚情操与现实环境有所冲突,未能完全实现理想。

“虎龙倍觉钟山重”借钟山之重,寓言胡长文的壮志未酬,即使身处高位,仍感责任重大。而“龟鹤还从蜀道归”则以龟鹤归隐的意象,表达对胡长文晚年归隐的想象,暗示他或许希望过上更为闲适的生活。

最后两句“故吏门生半天下,空垂老泪一沾衣”,描绘了胡长文广受尊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然而他在垂暮之年只能独自悲伤,泪水沾湿衣襟,流露出对这位杰出人物晚景的深深同情和哀悼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对胡长文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惋惜。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胡端约挽诗(其二)

长卿多酒病,子美太诗癯。

谈笑随时乐,风标绝代无。

遗编应百卷,怪石漫千株。

赖此青毡物,传家有凤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胡端约挽诗(其一)

一代风流尽,如公能几人。

病来犹笔健,老去更诗新。

握手言无间,伤心迹已陈。

墨君时一玩,感慨泪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荆溪即事

我爱荆溪拟卜居,万家人物在蓬壶。

湖光潋滟新磨镜,山色葱茏罨画图。

顾渚茶甘风袂爽,石亭梅老月轮孤。

功名已矣君休问,一舸从教寄五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送九兄佥书归二首(其二)

中年仍再别,归意苦难留。

风雨伤心夜,江山满目秋。

西堂诗入梦,东阁酒添愁。

他日荆溪上,无违具一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